3月24日,在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会上,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以《强化极核引领 体现大区担当 提能级增活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建设》为题作大会现场交流发言,重点介绍了渝中区在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高质量推动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渝中区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金融业在重庆历史底蕴最深厚、要素资源最富集、生态环境最优良的优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东表示,渝中区保费收入、绿色债券余额和保险、期货、征信、金融租赁、要素市场等机构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在发言中,谢东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渝中如何做好金融这篇“文章”。首先是紧盯“主承载区”目标,提升金融产业能级。渝中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强现代金融主业、招引总部金融机构,保持了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金融主导产业、绿色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增速居金融大区第一,新引进了总部重点金融机构11家、全区总数达440家。
金融服务方面,渝中实施“智融惠畅”工程,增强金融服务质效。通过合作推进双圈建设、赋能全市产业发展,服务全区实体经济,实现驻区金融机构授信成渝共建项目103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市1/1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居全市第一,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478亿元。
谢东介绍,渝中还聚焦“改革突破”导向,深化金融开放创新。近年来,渝中通过金融改革助推“绿色经济”、开放带动“地瓜经济”、创新赋能“数智经济”,创新打造数字金融“一站式”解纷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展金融支持绿色交通、气候投融资等试点,率先打造支付便利化示范区、“产科金”产融互动平台,开展中新合作金融服务项目融资192.6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全市第一。
金融保障体系构建方面,谢东表示,渝中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建设,优化金融保障体系。通过做好“治未病”风险防范、做强“后市场”金融服务、做优“一体化”要素环境,迭代升级、闭环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机制,建立快调、快立、快审、快执保障机制,吸引集聚金融人才2.5万余人。
“渝中区将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加快建立渝中金融‘七大体系’,提级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时,谢东表示,渝中将不断强化金融“稳进增效”牵引力、金融“改革创新”驱动力、金融“除险固安”防护力、金融“强企富民”服务力,力争推动3年内新增上市企业3家,全区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18%、40%,守好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同时实现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保持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