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政府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经济全面恢复提振、城市品质提升、民生保障有力、安全基础巩固,现代化新重庆渝中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扛起大区担当拼经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增长5%左右,圆满实现既定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90亿元、增长8%,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2万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稳居全市第一。
(二)服务全局见行见效。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精准谋划实施“十大行动”,成渝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商事调解中心揭牌成立,年度197项“四张清单”事项有序推进。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速提效,在全市率先开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快速配送试点、铬矿进口优化检验模式试点,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法律服务新模式获评全市最佳实践案例,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货运值增速名列全市前列。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协同推进与武隆、璧山等地区战略合作,对口帮扶巫溪资金4000余万元、消费帮扶2400余万元。
(三)经济恢复步伐加快。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区属国企资产总额540亿元,6家企业入选重庆民营企业100强,256家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变总”,派明科技在重庆OTC挂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迭代升级“1+6+N”产业政策,退减缓税费17亿元。3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上岗执业,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9.8%。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长滨路高架桥拆除、文化宫保护工程等63个重大项目完工,85个在建项目提速,71个前期项目开工。串联28个地下车库、连通2.3万个车位的解放碑地下环道全面通车。视联动力等56个亿元招商项目落地,市外到位资金额达155亿元,马士基全球服务共享中心等一批招商项目投入运营。产业投资增长8%。
(四)产业发展量质齐升。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1090亿元、居全市第一。金融、商贸主导产业高位有进,社零、保费收入稳居全市第一,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3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保费收入、住宿餐饮、网络零售等实现两位数增长,“八项组合措施”“五张消费名片”“三大地标商圈”协同发力,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向好,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西部率先突破千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五,承办全国暑期消费季暨不夜重庆生活节等大型节会活动30场次,引进高能级首牌首店147个,国际知名品牌达367个。软信、文旅、健康、专业服务等特色产业接续发力,“满天星”年度考核全市第二,软信服务业保持30%以上高增长,带动新兴产业GDP增长贡献度超50%。获批全国文旅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区,文旅产业增加值实现140亿元。交通运输、建筑等传统产业稳步提效,邮政业务总量增长44.8%,商品房销售面积逾30万平方米,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达460亿元。
(五)城市魅力蓬勃焕发。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8.8公里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形态重塑,江清岸绿景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南纪门立交、轨道5号线、18号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匠心打造5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20个山城花境、花漾街区美出新境界,城市管理综合考核稳居全市第一。城市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举办福布斯中国解放碑论坛、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中新金融峰会等一批重大活动,中央主要媒体宣传渝中500余条次、报道质效实现“双新高”。城市美誉度不断增强,首届重庆都市艺术节焰火表演激发城市活力,跨年夜商场不打烊、交通不停运,点燃新年消费“第一把火”、照亮市民“回家路”,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逾8000万人次、超2019年19个百分点,获评最负盛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六)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以数字重庆引领重点改革,全面落实数字重庆“1361”体系架构,算力存储“一朵云”、通信传输“一张网”、部门核心业务梳理全覆盖,物联感知系统基本成型,区级公共数据仓归集数据量超4000万条,创新推出“两江四岸”开放空间安全联防联控等“一件事”。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8项,52项改革获得全国肯定性评价,101项改革在全市推广。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自贸试验区渝中板块扩展2.6平方公里联动区,全市最佳实践案例渝中独占6席、居全市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70亿元左右,服务贸易额1.7亿美元左右,RCEP区域国家外资经营主体达744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以科技创新增添发展后劲,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家、科技型企业258家,专精特新企业达73家,打造产学研用示范基地,13项研究成果获全市科学技术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近11亿元,创新活力在渝中充分激发。
(七)惠民成色更有质感。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补贴2.4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1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7%,“救助通”典型案例成为国家示范。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新增优质学位2500个,在全市率先通过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市级督导评估,获评全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33%、惠及群众21万余人,承办文化赛事活动500余场。新增居民健身、体育场馆面积28万平方米。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有效,恒大云邸、重庆中心458套“保交楼”房屋如期交付。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36个,获评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攻坚示范区。地方债务化解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在全市率先完成严重安全隐患经营性自建房整治。连续九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平安建设交出优秀答卷,全面落实“十五条硬措施”,开展“有事说是”警示教育305场,整治1718栋高层建筑消防隐患,连续九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八类案件等发案率“七连降”,“三夜”等重要节点实现“五个零发生”,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