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了《重庆市渝中区“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公众更好了解《规划》内容,对《规划》的起草作以下说明。
一、编制背景
公共服务关系民生,民生问题关乎民心,是党为人民谋福祉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工作,最能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短板,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质量多样化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市级总体部署,依据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重庆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征求意见稿)》,特制定本规划。科学引导资源配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既是“十四五”时期全区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二、编制思路
《规划》严格对标对表《重庆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征求意见稿)》,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以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文化体育、就业、住房、社会兜底、优军等8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渝中区公共服务作出了整体性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推进建设“首善之区、服务高地、品质半岛、人文渝中”,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业,持续增进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保障基本、兜住底线”,“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需求、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按照现状基础—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供给机制—保障措施的总体思路,共设置14章44节。
(一)发展基础。《规划》第一章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渝中区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婴幼儿照护等公共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
(二)总体要求。《规划》第二章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在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区人民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多样化服务更加丰富,初步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示范区。
(三)重点任务。《规划》第三章至第十二章部署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与人口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常住人口59万人基础上关注产业人口需求,促进区域人口结构优化。
二是健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校点布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统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监测预警水平,提高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供给,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四是构建普惠多元“一老一小”照护服务体系,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融合发展;加强优孕优生服务,规范发展托育服务机构,支持社区发展托育服务。
五是完善高品质多样化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加强母城文化保护传承,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六是构筑更充分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培训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创业孵化园区运营管理水平。
七是建设多层次广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补齐配套设施短板。
八是筑牢更有温度的兜底保障体系,优化社会救助举措,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优待政策,健全公共法律服务。
九是健全优质高效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力保障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大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推进力度,加强荣休和集中供养服务保障及军人荣誉体系建设。
(四)供给机制。《规划》第十三章提出了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等方面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五)保障措施。《规划》第十四章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协调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监测评估等四个方面来保障规划的保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