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教函〔2024〕45号
九三学社区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渝中区中小学教师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培训的建议》(第215号)收悉。经与区卫健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区教委深知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区中小学教师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培训。我们成立了教育行业红十字会,负责统筹管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应急救护教育。自2020年以来,已培养了56名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实现了公办学校救护师资的全覆盖。
在广泛开展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与技能实操教学中,我们提倡参与式教学,培养了大批具备应急救护能力的教职工,并分层次地进行了师生培训;制定了《重庆市渝中区教育行业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工作方案》,确立四项功能任务:1、普及科学规范的应急救护知识;2、面向全员普及,突出重点人群;3、关注理论系统学习,强调技能实操实践;4、强化自救互救、勇于施救的校园氛围。
区教委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媒体宣传,结合学校相关工作在“渝中学校卫生”公众号下设立“应急救护”板块,定期更新区域校园应急救护资讯、急救技能宣传等内容。2023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可一行对渝中区教育行业红十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渝中区开展的幼儿园、中小学生命教育、应急救护培训等工作。
近年来,区教委打造的供全区师生使用体验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完整,功能效用突出,平均每学期培训约3800人次,基地设置师资、管理员日常开展课程培训及基地运维。以实践为目的的应急救护培训是我区一直以来的救护培训理念之一。多年来,区教委组织开展了如“重庆市渝中区第二届中小学生应急救护比赛”“渝中区教育系统职工应急救护接力赛”等特色赛事活动,旨在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方式推动师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心肺复苏(CPR+AED)、校园常见创伤救护等技能学习运用。《关于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发〔2021〕25号)发布以来,区教委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落实培训各年龄段学生分别掌握正确识别意外风险、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创伤救护、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确保各年龄段、各学段学生在校期间、毕业之前均能拥有合适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储备。同时定期举办“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学校救护技能培训会”等常规活动。我委结合应急救护培训培养了取证救护员200余人,包括但不限于校医保健教师、体育教师等。
截至目前区教委各委属中小学共配置57台AED,实现了全区中小学全覆盖,安装在各校校点人流量大、活动频繁、短时间内易获取、防雨防晒、具有网络信号的场所,设置专人AED管理员,确保随时有效应对校内突发应急事件。各校园配专兼职校医保健教师,设立医务室、卫生保健室,急救箱等急救护理物资均全覆盖。我区自2021年起,已经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纳入了每年新入职教师的常规培训中,无论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在入职前均能够接受到规范的应急救护培训,确保教育从业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更新颖、深刻的急救培训模式。区教委将与教育行业红会、卫生健康部门紧密合作,提供更多实际案例的演示和实操机会,持续强调急救知识培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加深师生理解和运用。
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或登陆区县政协委员履职平台http://qx.cqzx.gov.cn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