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DH39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来源:区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4-05-23 16:59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王彭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渝中区产业体系焕新升级的建议》(DH392)收悉。经与区商务委、区文旅委、区经信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近年来,我区坚定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不动摇,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提高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90亿元、同比增长4.6%,占GDP比重达到66.8%,加快形成与“两中心两高地”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重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关于“紧扣我市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布局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的建议

正如代表所提到的,“重庆市提出了大力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为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全力对接融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我区提出要焕新升级“1124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地。一是“五篇文章”提级发展现代金融业。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深化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支持金融机构丰富产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优化金融生态,进一步强化渝中在全市金融版图中的核心地位。二是“提振消费”加速发展现代商贸业。持续优化消费供给,强力释放消费潜力,大幅提升消费能级,提质扩容“三大地标商圈”,强化消费经济驱动能力,深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力争商品销售总额再上新台阶。三是量质并重做强软件信息、文旅文创两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软信产业“满天星”行动计划,逐步构建以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产业,数字内容、工业设计、区块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特色优势产业,人工智能、智慧能源、元宇宙、数据服务、卫星互联网、金融科技为高成长性未来产业的“1146”软信产业体系。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壮大创意设计、广告传媒、戏剧演艺、文博展陈等文创产业规模,提升潮玩式体验、沉浸式演艺、竞技性体育、赛事级表演等文娱业态能级,打造文旅精品路线,全面提升文旅文创发展质效。四是统筹兼顾做大专业服务、健康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四大潜力产业。加快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建设,做强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做大人力资源服务,做精法律服务,做细保险中介服务,做优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加快打造全行业门类的专业服务产业集群。聚焦健康产业创新链顶端、产业链前端、价值链高端,加快发展前沿医学技术和精准医疗服务、大力发展多元化特色健康产业、探索发展共享医疗等新兴潜力产业。立足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港航物流、道路运输等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对外拓展业务、扩展增量,大幅提升邮政业务总量。抢抓重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战略机遇,打造现代建筑产业与技术高地,拓展房地产中介服务,支持物业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开拓市场。五是探索发展楼宇工业。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与我区服务业结合紧、黏性强、适配性高的可穿戴式装备、精密仪器制造、生物医药、服装纺织、高端工艺品等制造业细分领域,探索工业上楼实施路径。

二、关于“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支持”的建议

为推动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服务全市制造业发展大局,渝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是推动载体品质提升。针对代表提到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消耗公共资源少、税收贡献大的特征”,“在物理发展空间总体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好改造焕新后的优质载体作用就尤为关键”,为推动区域资源集约利用、开拓发展空间、集聚经济要素,特制定《重庆市渝中区楼宇经济“标杆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持续提升载体品质,目前已完成初稿。二是强化企业政策扶持。针对生产性服务业,陆续出台《重庆市渝中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试行)》(渝中府发〔202410号)、《重庆市渝中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十条政策(试行)》(渝中府办〔202410号)等政策措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做大做强。三是提升企业服务质效。秉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理念,积极开展优质企业培育工作,做到企业服务点对点、零距离,落实落细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政策培训,做好重要文件政策解读,根据企业不同需求,不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向企业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各项精准服务。

三、关于“优化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鼓励支持”的建议

2023年,渝中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逾8000万人次,旅游市场持续火爆,针对代表提出的民宿、小面、茶饮、土特产等低端生活性服务业态过度饱和、挤占公共资源等问题,我区持续优化提升服务消费供给品质,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一是以解放碑商圈为核心,布局集聚高端商业消费。携手CBRE世邦魏理仕上海团队开展《解放碑高端商业布局及国际品牌引进规划》制作及高奢品牌全球招商,沿“解放碑—朝天门—十八梯”消费主轴,规划“黄金十字、CBD精品、朝天门滨江、十八梯人文”四大组团,形成品质区、流量区空间分流分区,实现从旅游单核牵引模式,到“文旅+奢尚”双核驱动模式,瞄准新兴商业、高端品牌招商引资,持续对接SKPK11、香港置地、嘉里中心等高端商业运营商,力争落地一批高端商业旗舰项目、高端酒店等商务配套。二是以国消政策为引领,撬动市场主体优化消费供给。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政策为契机,细化完善首店、消费场景评选等评分细则,引导市场主体发展首店经济、夜间消费、商业迭代,落地一批高能级的品牌首店、大店,增加ACGN等年轻代新生文化消费产品,鼓励传统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聚焦新消费、新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直播、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新产业,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产业能级。三是以消费场景为重点,打造精致品质特色消费空间。围绕“江崖街洞天”消费场景建设,持续丰富各类天台、防空洞、江岸等品质消费空间,特别是以后街经济为核心,对接引进成都源野等全国优质街区运营商,搭建后街现场考察会、主理人沙龙等活动平台,积极推动罗汉寺妙街全面亮相,支持花街子、筷子街、美专校街等一批后街支巷更新升级,让更多街区焕新升级为小而美的第三生活空间。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11241”现代产业体系焕新升级,更大力度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动我区“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建设。一是围绕建设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平方论效益”,实施现代产业、未来产业迭代计划,找准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产业发展能级。二是实施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高品质楼宇培育等六大专项行动,建立与楼均税收、产值、就业等挂钩的楼宇考评体系,强化对优质企业正向激励、低效企业反向倒逼,加快构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楼宇经济格局。三是以更强决心更实举措深化区属企业服务,坚持稳育招一体发展,既重视招商引资,更注重稳商育商,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精准高效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创新力,让好企业快速壮大,助力大中企业顶天立地。

此答复函已经薛俨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5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