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在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德法相伴 文明相随”行政执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敲门”送知识、“靶向”强监管,进一步维护中药材市场稳定秩序,助力市场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法规宣传“面对面” 各方共促诚信经营
“守法诚信经营,才能不断擦亮中医药的品牌,大家的生意也才会更好。”中药材市场内,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正在举行,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一科联合价监科、消保科、计量科等科室为市场经营户送上“定制”的政策知识“大礼包”。工作人员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围绕中药材质量、诚信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到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多个角度,为市场药商进行全面细致的宣传培训,送上规范的经营之道。
为严格落实市场主体责任,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办场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配备中药执业药师,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质量管理,为商户的合法合规经营筑牢保障。在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市场内设立客服中心,安排有经验的执业中药师“站岗”,耐心及时地解答消费者对中药材质量方面的疑惑,开展实物鉴别和普法宣贯,为消费者及市场内经营户送上专业的药学知识服务。
同时,市场内,规范设立的“12315维权服务站”醒目“站岗”,彰显为消费者合法权益“撑腰”的姿态。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现场“代言”,为消费者宣传“12315”“12345”投诉举报热线,鼓励群众积极监督举报;向经营主体推行“山城有信”、赋予信用码,呼吁经营者主动向社会和消费者公示经营证照、信用惩戒、自主承诺、质量抽检等信用信息,持续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执法检查“点对点” 常态织密监管网络
今年以来,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升级药材市场的智慧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积极探索触发式、预警式等非现场监管手段,让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大幅提高,并据此鼓励经营者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留存相关票据,确保中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在“智慧监管”的同时,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加强“见面监管”,不断加大对入场中药材质量的日常抽查频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并不定期开展商户经营规范培训工作,建立相关台账记录,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及时弥补管理缺陷、发现潜在危险,坚决纠正商户的不规范行为,切实以常态监管赋能商户中药材质量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加强了精准检查和系统检查,围绕时令变化、时间节点,对中药材重点品类进行‘点面结合’的巡查检查,从源头降低质量安全风险,持续营造高压监管态势。”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该局加强了对中药材市场的靶向性监管,今年以来,已对中药材市场开展了10批次抽检,暂未发现不合格情况;另一方面,该局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对中药材市场开展系统性监管,今年以来,该局多次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为市场进行全方位“体检”,多维度守护中药材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