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提升街道消防安全治理能力为目标,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水平。全年火灾起数、亡人数同比2023年下降11%,控制一般火灾,杜绝亡人及较大火灾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一、坚持责任引领,构建共建共治的消防责任体系
(一)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落实党工委、办事处定期研究消防安全,街道各办公室(队)定期报告的“双定期”机制。按照上级要求,定期组织参与消防安全督查检查工作,及时向上级反馈本街道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开展年度消防工作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平安建设和综合考核范畴。夯实属地监管职责,定期研判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找准消防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牵头整治消防隐患,提升综合防治水平。将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压实到网格,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大幅减少火灾隐患存量和降低火灾事故风险。
(二)强化行业监管责任。推动“三管三必须”落实到各办公室(队),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按业务范围建立工作台账,督促隐患整改,压实消防安全责任。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四个一”活动。
(三)督促企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督促辖区内社会单位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定职责,夯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链条。指导社会单位完善消防制度建设、加强设施维护、强化培训演练、严格火源管理、做实巡查检查。对于责任不履行,工作不到位发生火灾的单位,及时配合上级相关部门严肃追责。
(四)提升综合协调效能。充分发挥街道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的协调作用,消防安全委员会牵头抓总,完善议事协调机制,推进消防安全综合监管。健全火灾风险闭环管控、完善信息共享、情况通报、执法协作、会商研判等运行机制,构建火灾防控全社会齐抓共管格局。
(五)严格火灾追责问责。固化火灾复盘和现场警示教育会两项机制。落实上级关于火灾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规定,配合上级部门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责任,严肃问责,对火灾事故整改措施和处理情况进行核查评估。
二、坚持综合施策,营造善治善能的风险防治体系
(六)持续推进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的消防难点问题,以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深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推进畅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强化经营性自建房隐患整治。加强对厂房库房、学校、医院、养老院、商场市场、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等重点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动执行医院、学校、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完善消防设施。实现全街消防供水全覆盖。
(七)构建服务监管执法体系。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积极推动构建“消防法定执法+公安委托执法+街道赋权执法”的三级执法新体系,并纳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广泛开展《重庆市消防条例》宣贯活动,强化服务指导,坚持过罚相当,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创新性开展劝导执法、柔性执法。
(八)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固化“全链条”整治模式经验,围绕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环节,持续推进“全链条”整治。协助推进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以旧换新和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开展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排查整治,优化完善充电电价政策,强化事故溯源调查结果运用。确保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配建比不低于1:5且能满足各类电动两轮车充电实际需要;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按照居民合表电价计收。
(九)开展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整治。街道各办公室(队)对接住建、商务、消防等部门,加强对冷库、冻库、室内冰雪场馆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技术审查和实地检查工作,严禁使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强化对小散冷库施工的日常监管,动态掌握情况,严防漏管失控。
(十)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整治。根据上级部门制定出台的全区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监管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限制使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作业,严格涉及动火作业小型工程的备案管理,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和现场管控。
(十一)提升老旧建筑电气线路整治。开展老旧建筑电气火灾防治工作,围绕公用供电设施、通信设施设备、安全用电环境、居民用电安全等四个方面,重点纠治设施设备老化、线路私拉乱接、防火分隔不严、违规存放易燃物、安全用电意识不强等五大问题。
三、修订专项规划,完善初起火灾处置基层基础
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重庆市城乡消防规划(2021-2035)》相关规定,协助区级部门修编区级消防专项规划,同步修编街道消防专项规划。结合街道实际,加强室外消火栓、灭火疏散器材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推进社区、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
四、强化宣传培训,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意识体系
(十二)深化社会化宣传。实施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深化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协助开展全民消防素质摸底调查,常态化开展“有事说事”警示教育等活动。将消防知识纳入社区“老年科普大学”、“青少年暑期夏令营”,做精做优具有特色的消防宣传品牌。拓宽宣传阵地,深化与宣传、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开设消防宣传专栏,合力做好宣传提示、隐患曝光、舆情管控等工作。发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队站、消防主题公园等宣传阵地作用,引导居民主动关注参与消防工作。
(十三)加大消防教育培训力度。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追责机制,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火灾追责依据。联合应急、民政、卫健、住建、经信、文旅等行业部门,开展行业重点场所培训,督促社会单位做好自身消防宣传教育。对基层网格员、志愿者及属地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等群体,开展自防自救能力培训。
(十四)加强重点人群帮扶。建立重点特殊群体台账,落实“一对一”看护措施。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看护、应急救护、宣传提示等机制,落实看护人员联络单,持续开展帮扶“十件事”。
五、深化数字赋能,探索城市基层的消防治理体系
(十五)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建设。以全市数字建设为引领,全区“大综合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将街道消防综合治理主动融入。依托区城运中心和街道基层治理中心两级平台,全力参与构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城市综合治理新格局。参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及时对接协同区级部门形成合力,落实“综合查一次”工作要求,强化执法权责边界划转落实。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重点场所,协同整治消防风险隐患。
(十六)深化消防数字赋能。全街各办公室(队)、各社区要积极学习全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治理工作方案,熟练掌握“高楼消防”应用体系架构及系统功能,充分利用应用驾驶舱,关注关键数据和KPI晾晒,深入理解城市消防安全体征指标体系,确保工作有据可依。积极参与电动自行车综合智管、电气火灾智防、独居老人消防安全防护、动火作业全过程监管、全民消防提素强能“一件事”的建设,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分级分类落实“一件事”,探索构建适合街道实际情况的差异化监管模式,切实提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