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坚持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放在首要地位,按照《2024年渝中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2024年渝中区法治社会建设工作要点》总体要求,结合渝中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实,努力为建设“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充分发挥“六大作用”、打造“六个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思想引领,法治信仰更加牢固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重点课程。主要领导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法,先后2次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20余次在局党委会议上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习主席关于法治政府建设论述、《安全生产法》等理论知识,要求工作落实必须坚持法治理念。二是以学习培训强化法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引导干部主动学法用法,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学习教育必修课,通过学习强国APP、重庆干部网络学院、国家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周五大讲堂”和法制理论培训考试等形式,多平台、多途径带动应急管理干部“法治充电”;开办《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专题培训班2期,邀请市应急管理局专家为全区各部门、街道办事处深度解读;全区应急系统开设培训班2个,参加应急管理部、市应急局组织的各类培训9次,完成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专题培训班2个,共计938人次参加培训;注重对法规制度的知识积累,不断加强行政执法、应急管理等领域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提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全局30名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业务线上培训和法治理论学习;强化法制理论学习武装,开展每日议安活动,累计制作推出每日法律法规170余条,每周事故案例42条,组队参加“德法相伴 文明渝中”渝中区文明执法大比武,获得第二名好成绩;三是全民安全素质宣教培一体化推进。持续开展安全知识“五进”、“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最美应急人”评选等活动,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牵头组织每月至少1次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等宣传培训,共计开展各类应急演练578余次,宣传活动16388余次,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居民群众等40余万人次参与;联合区总工会举办“安全生产月”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社会群众参与学习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累计访问量两万余人次,参与人数7644人次;依托各级应急队伍组建安全宣讲志愿者队伍,组织“千师万讲”安全大宣讲大培训,选派两位选手参加2024年重庆市应急科普讲解大赛,成功入选“十佳”,被授予“优秀宣讲大使”;向群众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12350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应急技能、安全生产知识等,制作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物品4.8万余份;全年在各级媒体平台登载报道906条,登载安全知识、预警预报等各类信息318条次,其中市级以上媒体刊发转载178条。
(二)完善制度体系,法治化决策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在区政府统筹下,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制流程,完善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机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法合规率达到100%。充分借助行政规范性文件线上数据库作用,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全流程全周期管理。二是强化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机制,根据年初区政府公布的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按时按程序办结;设立法律顾问,持续与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签定“法律顾问服务”合作协议,发挥律所法律专业优势,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案件审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受理组织听证会1起、行政复议案1起,评审案件8起。三是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按照“谁赋权谁培训、谁委托谁培训”原则,对街道开展执法指导、业务培训,与街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落实“首案带办”“一案双审”等制度,建立常态化、实战化培训机制,强化队伍实战演练,举办“大综合一体化”应急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提升街道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普法执法结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推进普法执法、闭环执法、规范服务,稳步提升依法履职、依法行政水平,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区连续125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至0.005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七成。一是创新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法规落实落地,圆满完成区人大对《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执法检查,《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得到执法团一致好评;持续开展“有事说是”警示教育活动188场次,参加企业1142家,5531人次参与,社会覆盖人数4万余人次,通过以案说法,达到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目的,广受好评;联合区司法局拍摄法制微课堂,以小切口、真案例讲“活”《安全生产法》。二是常态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坚持执法“清零”和执法强度提升,今年全区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5147家次,发现一般违法行为和隐患3736项,行政罚款504.283万元,执法检查强度上升3.4%,问题查找强度上升4.2%,行政罚款强度上升58.1%;依法立案查处特种作业违法案件3起,查处企业3个,罚款5.7万,并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购买假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线索。三是从严推进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检察监督。严格践行“有案必查、一案双查、三责同追、四不放过”,依法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2024年立案调查生产安全事故4起,处罚单位5家、个人5人,共处罚款252.88万元;持续加强应急系统权责清单化管理,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开展执法回访,杜绝随意执法和选择性执法;执法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坚持边执法边普法,严守廉政规定,未发生一起投诉、违纪情况,年度行政处罚诉讼案1起,胜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单位2个;健全完善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全年共受理“12350”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案件98起,行政处罚25.6万元,发放奖励3.57万元。
(四)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以首接负责制,落实审批办理全过程。新办企业从受理到办结提供24小时微信咨询服务,随时解决企业办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对网络操作困难企业提供上门办理服务;对办理人身处异地的提供“川渝通办”服务;对时间紧迫出行不便的提供送证上门一条龙服务。二是压缩审批时限,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事项比例达到62.5%,将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减少86%,审批办理时平均时限比承诺时限再减少一半,94%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一次办成”。截至目前,办理各类行政审批24件,二类三类易制毒备案11件,压缩办理时限95%;全市涉成品油经营政策调整后,坚持一企一议的上会制度,让真正有实力有能力的成品油经营企业为渝中经济发展跑起来,截至目前共新办成品油不带储存经营(票据式)企业6家。三是做好服务企业保障工作,协助核查企业综合评价、评优、评先、上市、招投标等生产安全事故情况83次,涉及企业305家、个人32人。
二、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一)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素质与社会发展现状适应性还需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对执法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行业部门监管队伍和基层安监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不够,在监管中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指导改进的能力,导致监管效率较低。加强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加强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监管力量培训势在必行。
(二)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工作还有差距。对街道执法工作的指导工作做得还不够。按照“谁赋权谁培训、谁委托谁培训”原则,在定期组织街道开展执法培训和实战演练、落实“首案带办”“重大案件一案双审”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
(三)依托专家开展事故调查和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不够。目前事故调查和行政执法过程中,专家的参与度不高,少数专业性强的调查可能无法揭露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的使用,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知识能力,帮助执法人员理解复杂的法规并提供如何在特定情况下合法合规合理运用法规的专业建议。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工作力度,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职能职责依法行政。
一是推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提高执法人员素养。做好行政执法改革相关业务培训,协同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培训,提升执法水平。完善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协同机制。探索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执法证据互认。综合运用“综合查一次”“街道吹哨、部门响应”等机制,联合开展跨部门高频执法事项检查,减少重复执法和执法扰民。按照“谁赋权谁指导、谁委托谁规范”原则,负责做好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涉及本领域的法定赋权、委托执法事项的监督指导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二是深入开展法治宣教培,保证专家人才参与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在法治建设中主动对标、争先进位,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级专家库,运用好各领域专业人才,确保事故调查和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及时、专业的支持,揭露深层次问题。发挥培训教育作用,依托高校师资、专业人士资源,持续开展法治理论学习培训,定期举办专家讲座,提升执法人员对最新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复杂场景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证工作合法合规。
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倒逼企业知责明责。坚持“一案双查”“三责同追”,持续开展执法攻坚行动,落实“执法清零”和“执法量提升”,逐月通报全区执法检查情况,督促行业部门严格执法;强化警示约谈、末位发言、问题通报等创新机制落实,加强分级分类安全监管,突出问题、结果导向,确保监管力度提起来,责任落下去;强化联合惩戒、举报投诉等工作制度,倒逼企业知责明责,主动加强安全管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在执法的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让受处罚者在接受“教训”的同时,烙下法律法规的印记,切实让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下到基层,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