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纪委监委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安排部署,推动干部作风转变,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渝中区生态环境局扎实开展“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行为”纠治工作。
一是思想重视层层落实。区生态环境局及时传达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局上下深刻认识此项工作重要意义,严格禁止出现“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一刀切”做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自查自纠取得实效。重点对餐饮油烟整治、施工工地管理、排污单位监管等方面是否存在“一刀切”进行自查自纠。改变汽修行业监管过程中,强制要求定时更换活性炭的“一刀切”做法,转变为根据产能和活性炭使用情况,提出活性炭更换时间,为辖区企业减轻了负担。
三是服务靠前审慎执法。全面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宽严相济的监管方式,在严格执法监管同时,常态化做好帮扶指导,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今年,区生态环境局对符合规定的16件案件依法按程序作出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集中约谈、培训相关企业30余家次,发出帮扶指导意见书和限期改正通知书80余份,并督促完成整改。从而获得了企业好评,收到企业送来锦旗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