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12月1日,渝中区示范区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年度总结交流视频会。中共渝中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张远洪、渝中区政府党组成员陈平、重庆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黄仕友、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礼修、渝中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肖方明、副主任杨勇、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宋文君出席会议,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南开中学、八中三所国家级示范校校长、示范区建设工作小组及委属各高完中相关管理人员、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60余人参加会议。
11月30日上午,会议进行了部分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经验成果交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做了工作总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做了重要讲话。目前,全国已开展三批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示范校评选,重庆市“一区三校”(渝中区、巴蜀中学、南开中学、重庆八中)为首批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会上,刘月霞副主任在工作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渝中区示范区的建设工作,认为渝中区系统研制印发了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意见、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学评价指导标准、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管理办法、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双新”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刘主任对巴蜀中学积极开展示范引领和对口帮扶工作也给予了肯定。吕玉刚司长在讲话中表示,渝中区通过创新教研工作机制,发挥团队优势,破解课改难题,示范区建设的研训工作富有成效,值得充分借鉴。
11月30日下午,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分别做了专题报告。12月1日上午,在课例展示环节,展示了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在全国遴选的27节研究课,其中我区二十九中学物理学科和六十六中学历史学科两节研究课深受专家的肯定和同行的好评。区教师进修学院“集智备课: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区域教研新路径”、巴蜀中学“普通高中'挖掘潜能,张扬个性'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等两项经验成果也入选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编写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经验成果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