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岭公园内,有一栋青瓦黄墙、古色古香的民国建筑,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栋建筑就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之一的重庆土耳其公使馆旧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中心,30多个国家纷纷将驻华使馆迁到重庆,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重庆设有外事机构。渝中半岛风景优美、交通方便,成为大使馆集中地。
“这些使领馆不仅在抗战外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部分作为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这些建筑主体大都保存较好,保护较好,对于研究20世纪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让我们跟随重庆土耳其公使馆旧址讲解员罗秋露的脚步,走进重庆土耳其公使馆旧址,追寻那段同仇敌忾、患难与共、助推和平的中土友好情谊。
从公使馆到大使馆,同仇敌忾反法西斯
志同道合,无远弗届。
中土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古丝绸之路贯通中西方、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动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中国和土耳其两国经济、文化和贸易往来频繁。
“到了近现代,随着交通、通讯技术改善,两国友好往来更加全面。”罗秋露介绍说,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二战时间。彼时,德国、意大利、日本发动的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让欧亚非各国人民苦不堪言。
作为二战东方战线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大片土地沦陷,1937年,南京失守,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浩浩汤汤的迁移人群中,就有土耳其客人。1939年12月,土耳其第一任驻华公使席拔希从珊瑚坝机场抵达重庆。
同年12月28日,席拔希来到国民政府办公大楼,向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递交国书,宣告土耳其公使馆成立。
“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经过3年的建设和考验,1940年,国民政府对外宣称重庆为陪都。此后,重庆迅速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承担起了摆脱被侵略被压迫命运的重大使命。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土耳其公使馆上升为大使馆,中土两国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土耳其于1945年1月3日宣布对日绝交,同年2月23日向德、日宣战,加入同盟国阵营。同年5月30日,土耳其首任驻我国大使杜凯飞抵渝,拉开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方位合作。
例如,1944年4月,教育部开始选派留学生前往土耳其读书,各项费用均由土耳其政府负责。两国使馆升格的意义可见一斑。
患难相恤,支持灾后重建
如果说人祸不可饶恕,天灾则让人心疼。
就在席拔希来渝履新的同时,在大陆的另一端,土耳其却在经历一场浩劫。1939年12月27日凌晨,在席拔希呈递国书的前一天,土耳其遭遇强烈地震。
从地震发生开始,当时中国最知名的报纸《申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土耳其地震的报道。如1939年12月28日,《申报》报道的“土耳其东部剧烈地震”;29日报道的“土耳其震灾惨重”,以及1940年1月5日报道的“土耳其天灾频仍,损害异常惨重”。
“得知土耳其不幸遭此横祸时,当时国民政府多次致电慰问土耳其灾情,而土耳其官方为表示感激,也多次复电致谢国民政府。”罗秋露介绍说,这些友好往来,都被当时《申报》和《中央日报》进行了报道。如今,部分信件复印版,就陈列在重庆土耳其公使馆旧址内。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引导观众在文物史料中追寻中土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渝中区在布展时,还特意引入了多媒体装置。市民、游客只需拿起印有当时新闻报道的模版,插入特定装置,就会在屏幕上方显示报道内容。
除却官方之间的交流外,当时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和重庆慈善团体协会为代表的重庆各界,也对土耳其灾情颇为关注,纷纷致电慰问,还开展了赈灾捐款活动。如1940年1月9日,重庆慈善团体协会拨款5万元国币汇赈土耳其震灾。
新时代,重庆与伊斯坦布尔互为友好城市
一九四九年后,中土两国往来依旧十分频繁,两国于1971年8月正式建交。2010年,两国又正式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重庆这座昔日“盟友”的见证者,依然是中土友好往来的典范。
从2009年2月,重庆的“长江”牌高压无气喷涂机继成功进入德国、美国、越南市场后,正式进入土耳其市场,2011年12月11日,土耳其国家旅行图片影像展在重庆长嘉汇开幕;到2012年5月19日,重庆铜梁县舞龙队来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的金山广场,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舞龙表演;再到2013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志愿者在土耳其伊兹密特市开展“Global Village”(地球村)、“中国文化之夜”等一系列中土文化交流活动,向异国的朋友宣传了重庆的文化之美……双方长期稳定的经济、贸易、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友好交往站上了新台阶。
2017年3月29日,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表决批准了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议案。
此后,两国往来合作更加密切。例如,2018年10月,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唐文,出席了土耳其共和国成立95周年国庆招待会。2019年,重庆博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土耳其建立起 “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关系。
公使馆旧址对外开放 市民可免费参观
“回顾过往,我国与土耳其已建交半世纪之久,重庆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也5年了。”罗秋露介绍说,为讲好中土故事,渝中区对重庆土耳其公使馆旧址进行了活化利用。
该建筑建于20世纪20-30年代,面阔8.7米,进深7.9米,通高7米,建筑面积187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7.73平方米。建筑特色为“洗沙”工艺墙面,红栏杆,青瓦,本体保存较好。
1958年鹅岭公园建成开放后,该建筑收归重庆市鹅岭公园管理处,被辟为鹅岭公园管理处办公场所。
直到2009年底,重庆市加大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力度,该处作为“鹅岭抗战遗址群”的组成部分,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作为“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该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渝中区“人文渝中”建设步伐加快,渝中区文化旅游委、区外事办联合区文管所、区公园管理处、重庆渝中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该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增设了洗手间等功能用房,并采取图文展板+多媒体+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方式,精细布展后,成为了渝中区革命文化、外交文化的又一见证,面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整个展览分为抗战时期的友好交往、土耳其风土人情、21世纪合作往来三个板块,整个展厅动线合理,文献丰富。尤其是土耳其风土人情板块,流光溢彩的彩色玻璃灯、色彩华丽的土耳其碗碟、做工精美的土耳其地毯,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各种饮食、服饰文化元素,很好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神秘、热情的伊斯兰国家形象,让人忍不住想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