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2年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博新声代”春季班结业,80名少年儿童和考核老师、家长们一道,回顾过去四个月参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小小讲解员的学习历程,交流学习感悟、畅谈成长收获。
近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工作,2010年开始,该馆以专职讲解员为授课老师,以展览和文物资源为课程开发基础,创新开办公益教育项目“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后来更名“重博新声代”,成为三峡博物馆第一个教育品牌,旨在让9—12岁这个正值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和探索欲年龄段的孩子能够在博物馆的课堂和展厅里学得进、记得住、讲得出。
12年来,该培训班作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代表性教育项目,累计培养小小讲解员千余人,不少学员已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有的还一直在博物馆从事志愿服务工作。2017年“重博新声代——小小讲解员”入选重庆市第一批(30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
202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博新声代”春季班经过前期老师们的反复试课、修改,首次推出周六周日共4个精品小班课程,共招收9-12岁学员80名,于2月19日开班至6月19日结业,围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讲解,展开深度系统的文物讲座培训和讲解技能实操演练,共开展包括普通话、讲解员形体训练,以及三峡地区文物布局、风俗民情、伟大工程等知识学习在内的培训课程14次。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功在当代,惠及子孙,欢迎来到壮丽三峡展厅……”结业仪式上,小小讲解员代表将学习成果转变为优美生动的讲解,为本次学习画上了一个漂亮的休止符。
孩子们专业、自信的讲解得到了在场嘉宾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孩子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就是普通话越来越标准,责任心、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胡天宇的妈妈代表家长发言时如是说。
除了家长,参加培训的少年儿童们也表示收获颇丰。“很高兴能够拿到小小讲解员结业证书。”小小讲解员皮沛昕说,经过系统学习,她对三峡地区的文物分布、风土人情有了很深的了解,今后, 她也将利用课余时间,回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做一名小小志愿讲解员,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热情、耐心地向更多市民、游客讲解、推广“大美重庆,壮丽三峡”。
“讲解是一门集讲解技术和内在知识相统一的一门艺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除了“引进来”他们还将积极“走出去”,加强馆校合作,为有需要的学校以及贫困山区少年儿童,量身定制“重博新声代”培训课程,引导更多孩子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