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护母城文化之根 筑都市文明之魂 造“近悦远来”之城

来源:重庆渝中 发布时间:2022-03-27 07:00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重庆三次建都、四次筑城的历史文脉在这里被清晰保留,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在这里积淀,沧桑巨变的巴渝历史在这里典藏。这里,是孕育出重庆“根”和“源”的母城渝中。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母城渝中,历史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渝中以红色基因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以城市文脉传承记忆、铸造气质,以文化创新激发生机、焕发活力,展现着首善之区的文明风采。当下,渝中正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以文化浸润为路径擦亮城市文明底色,以文化繁荣、文明进步塑造城市软实力,全力绘制着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渝中美好图景。

赓续红色文化基因

凝聚城市文明力量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历史文化是“城市之魂”。渝中,这块红色的巴渝大地上,孕育重庆革命火种、诞生伟大红岩精神,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承载了太多关于这座城市的红色故事与抗战记忆。

全国示范步行街上的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最美街巷”里的周公馆、桂园,藏于山间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居民区里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抗建堂旧址,佛图关公园内的杨闇公烈士铜像……身入渝中,就是一场红色之旅。每一处旧址、每一幢故居、每一条街巷,都让人不禁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为了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渝中推出5条红色游精品旅游线路,串联“红色三岩”片区内《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红岩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文物,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份有针对性的出游指南,让大家在探访历史中鉴往知来。

如何让“红色游”变得轻松便捷?“红色三岩”都市观光巴士去年开通。该巴士路线全程6.2公里,共有四个站,从红岩村到曾家岩,途经重庆天地和轨道交通李子坝站,串联起红岩、虎头岩、曾家岩的红色景点。同时,渝中还在“红色三岩”片区内建成了10余个红岩文化阵地,培育“爱红岩”主题活动品牌,通过优化旅游讲解,利用文物遗址、文物展览、革命故事、红岩读物、红岩影视片、红岩短剧、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等各类资源,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让后辈更好地与先烈跨时空对话,继承遗志,传承基因,开拓进取,不负韶华。

革命遗址承载岁月记忆,巍然挺立。一批批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游客走进革命遗址,重温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和信念,激发拼搏斗志,这是今人的主动探访。渝中还成立“红色三岩"志愿队、“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宣讲队,深入街道、社区等地,开展志愿讲解服务,把革命文物故事讲给他们听,让革命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重庆之声广播电台里的《红色小故事》专题节目,“重庆渝中”APP、“微渝中”等媒体平台推出的《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专题栏目、《寻城记》探访革命遗迹系列报道,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内开展的“红色故事大家讲”城墙故事会,以及在重庆市29中学校园内打造的青少年党史教育馆……都以不同形式传播着母城历史,凝聚起这座城市的文明力量。

融入历史文化底蕴

展示城市文明魅力

革命遗址铭刻时代风云,街巷地名展现城市人文,老旧建筑诉说悠悠岁月……渝中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步步见历史,处处是故事。

近年来,渝中怀着敬畏与呵护之心,在城市更新复兴之路上,小心把握着城市品质、历史文脉、城市生态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间的分寸感,因地制宜地在城市建设里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实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博物馆体系、风貌区老街区、特色老街巷建设等,深入推进人文渝中建设,为历史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发展活力,赋予城市新生,展现城市风采。

随着山城巷等传统风貌区、戴家巷等山城老街区、双钢路等特色老社区的次第焕新,《新华日报》历史陈列馆建设等56项工程的完成,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建设等20项文物修缮、安防工程的实施推动,嘉陵新路44号建筑等10处文物活化利用工程的推进,中法学校旧址陈列馆等10项博物馆(陈列馆)的建设,渝中的活力与魅力、巴渝韵与山城味更加凸显,每一个身在渝中的人既能感受到国际大都市气场,也能看见山,望见水,记住了乡愁。

宏观视角,渝中小心呵护城市根脉,筑牢了城市精神基础。微观聚焦,渝中持续推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开到了更多群众身边。

目前,渝中共打造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并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礼仪、文明劝导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宣传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地把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渝中百姓在“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中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注入多元文化元素

推进城市文明进步

如果说在十八梯的繁华里,感受国际化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的热闹与时尚;在山城巷的烟火中爬坡上坎,坐在小院喝坝坝茶,体味市井的闲适与浪漫,是渝中为市民留住的乡愁。

那么,在今年除夕亮相央视的“云端之眼”、强势“出圈”的“开往春天的列车”,以及来福士水晶连廊“Sky walk云中漫步”、罗汉寺妙街、雾都风云防空洞沉浸式剧场、戴家巷“崖边的盒子”休闲步道等,就是渝中精心打造的城市礼物,让这座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母城更具颜值气质,也让游客可以在更多的新体验中感受到渝中的城市文明。

各大热门景点,志愿服务组织贴心入驻,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问询指引、景点介绍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温暖底色,吹起文明新风,唤醒人们对文明的共识,引导市民和游客一同践行文明旅游,把城市形象擦得更亮。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未来,渝中这片重庆都市旅游的主要承载地,将一如既往地打造文明旅游风景线,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构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文明渝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感召力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