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区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新时代“管委会体制”作用,促进渝中产业升级焕新的建议》(第353号)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一直以来对渝中产业发展的关心及具体工作建议。经与区委编办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诚如贵单位提案所说,管委会是各级政府执行特定区域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组织形式。自渝中采取“四大管委会”发展模式以来,凭借其高效、便捷、定位明确的组织模式,与区级部门协同配合,在全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渝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逐渐凸显出管委会管理区域范围划定与部分服务主体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错位、产业部门与管委会权责关系不明晰等问题。
2023年,市级出台《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23〕20号),提出了“四个一批”(加快整合一批、推动优化一批、规范管理一批、逐步撤销一批)的改革路径。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将打赢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作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之一,进行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按照全市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工作部署,渝中区精简园区数量,将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和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整合为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由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做好全区管委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面系统谋划,细化目标任务。按照“一年完成改革、两年初见成效、四年显著增强”改革发展目标,将每项工作按月打表推进。3月底前,全面完成园区整合和管理机构调整工作。6月底前,完成主导产业图谱绘制,制定出台楼均论英雄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试行。9月底前,楼均论英雄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工作体系全面建立。12月底前,推动园区运营效率有效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形成权责清晰、产业聚焦、布局合理的园区发展格局。
(二)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成立了谢东区长为总召集人的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区发展改革委,明确20个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同步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工作调度、风险评估、督查督办、工作联络等五个机制,打表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二是压实改革责任。按照相关工作部署,出台《重庆市渝中区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分工负责、合力推动责任机制,会同区委编办多次与各管委会沟通交流,优化方案。
(三)聚焦管理体系,厘清权责关系。一是厘清与街道的关系。管委会聚焦经济发展主责,剥离原管委会承担的社会管理等事务给属地街道;街道负责党建、社会事务等职能。二是厘清与部门的关系。主要行业管理部门深度参与管委会统筹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负责牵头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产业图谱”。管委会负责本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落地。三是厘清与区属国有公司的关系。管委会对统筹范围内各区属国有公司产权楼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使用建议。各相关区属平台公司根据资产分布情况,按市场化运作机制,设立运营公司或专班,协助各管委会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和要素需求。
(四)明确四至范围,推进优化整合。破除传统以街道辖区划分区域界限方法,以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科学划分园区经济管辖区域。解放碑CBD管委会以重庆中央商务区渝中板块为重点。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以“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上清寺—大溪沟创意产业园”为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以“两江滨江休闲产业带”“下半城历史人文风貌带”“大鹅岭山脊自然生态带”“大田湾文体产业园”及西南大区等风貌区为重点。大石化新区管委会以“大坪商圈”“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为重点,具体统筹大坪时代天街、化龙桥企业天地、重庆天地、环重医等区域。
(五) 围绕发展优势,确定主导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围绕构建全区“11241”现代产业体系,精准布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解放碑CBD管委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商业商务、专业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重点发展软件信息、创意设计、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大石化新区管委会重点发展商业商务、专业服务、大健康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重点发展商业商务、文旅文体、中医中药三大主导产业。
正如贵单位所提到,渝中区要充分发挥管委会多年来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积累的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聚焦细分赛道,编制产业图谱,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这对促进渝中产业升级焕新带来新思路。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贵单位提出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扣机构改革,制定权责清单。按照园区改革承担工作情况,结合机构改革重新制定与园区改革相适应的管委会“三定”方案,调整完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事业单位等事宜。按照市级要求,制定园区开发区剥离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清单、职责清单和行政权力事项清单。按照“权责一致、职能匹配、能放尽放、精准赋权”原则,结合实际依法将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园区开发区。
(二)聚焦集约集聚,绘制产业图谱。围绕园区具有一定规模和细分领域的优势产业,集中开展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加快步伐分链条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积极建设工业软件、区块链、信创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常态化征集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编制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和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流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三)围绕“楼均”改革,促进发展提升。加快出台《重庆市渝中区楼宇经济“标杆引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庆市渝中区深化“楼均论英雄”评价体系》等系列文件,完善楼宇改造服务资源配置,通过出台楼宇激励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有改造意愿的邹容广场、大都会东方广场、环球大厦等建成时间长、税收产出高的楼宇结合产业规划和市场需求率先开展改造升级,给予适当奖补,通过典型案例带动其他楼宇改造提升。力争在三年内改造重点老旧楼宇10栋以上,新增高端载体面积80万平方米。
(四)着眼招商引资,提升“稳育”效能。紧扣产业链精准招商主线,优化招大引强专班化运行机制,形成一个产业专班、一套工作机制、一张招商清单、一个工作手册的工作模式。紧盯园区总部重点企业和行业潜力企业,点对点实施专员服务稳企,更好激发总部重点企业数据归集、资金结算功能,提升产业发展贡献度。梳理建立园区育企清单,强化企业跟踪联系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
此复函已经薛俨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贵单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