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47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文化旅游委 发布时间:2024-05-09 19:3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詹瞻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渝中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消费综合效应的建议》(第147号)收悉。经与区商务委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是强化政策配套与服务能力。强化政策配套支持,在全市率先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共同实施项目支持,制定出台《渝中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从项目建设、平台运营、赛事活动、首店落地等14个方面给予精准扶持。创新设立来福士城市候机楼,打造全域旅游服务平台。推进成渝地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互联互通互认,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设置工作签证一窗式服务试点,联动江北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推动144小时入境免签政策共享,持续实施“重庆飞·山城游”奖励政策。编制渝中区文旅体招商手册、招商图谱,梳理汇总区内商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摸排文化产业载体情况,助力理清文商旅联动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二是加强消费场景与文旅品牌建设。串联较场口50万方中央夜间经济集聚区,提速打造鲁祖庙核心区、十八梯E区,重塑重庆夜间消费新地标。围绕重庆“50+”国际友城方向,布局国际美食业态、展示友城美食文化、打造美食消费场景,建设重庆首条国际友城美食街区。深化“江崖街洞天”5大特色消费场景,推出黄桷树空中花园、卡福厂人防文旅空间等特色场景,推动美专校街、枇杷山老街等街巷更新,率先打造一批非标主理人示范街区。坚持文商旅联动开展各类会展活动,创新打造全球不眠之夜、重庆渝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重庆都市体育嘉年华、重庆非遗大集等文旅品牌活动,持续塑造主题节会营销品牌,营造“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消费氛围。鼓励市场品牌创建,创新开展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鼓励传统载体向文化旅游业转型,支持大都会、重百、协信等商业载体植入文旅元素。

三是用好优秀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历史文物资源,组建渝中康翔公司、母城文化公司等区级平台企业,统筹活化利用全区文物资源。整体打造运营湖广会馆、通远门城墙、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等区域,加快独栋文物修复活化,推出苏联武官处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李子坝小黄楼等休闲文创空间。充分利用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抗建堂的抗战戏剧主题话剧、枇杷山宝库的沉浸式体验悬疑剧《雾起江州》等具有巴渝文化特色元素的沉浸式体验产品,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巴渝文化历史氛围。

四是助推数字文产发展。积极开展渝中区文旅体招商图谱编制工作,梳理数字文化企业情况,做好招引优质数字文化企业准备。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积极跟进遥望科技等项目,打造直播电商线上线下体验项目,引进直播电商头部企业,探索建设直播电商选品中心和供应链平台,打造12个全市有影响力的直播基地,建设一批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项目。创新打造乐活渝中数字街区,联合美团第三方专业平台及科技公司,开展特色街区定制化内容共创、沉淀优质内容,创建线上直播专区。

此答复函已经李嘉婧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59

联 系 人:魏老师

联系电话:023-6376526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