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82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渝中区大数据局 发布时间:2024-05-28 17:2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渝中大数据函〔202435

高振新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渝中区营商环境优化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区大数据局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数字重庆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数字重庆建设“1361”的整体框架布局,全力对接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围绕四横支撑体系、四纵保障体系、两端集成入口,扎实推进我区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以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动渝中区营商环境优化。

(一)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全区432台云服务器已实现统一纳管,303条政务外网、35条政务内网已覆盖全区各部门、街道;物联感知设备在全市统一平台实现在线实时监测调度;布局“视联网”建设接入服务点位47个,初步实现“市、区、街道”三级视频会议调度。

(二)数据资源体系更加强劲。首席数据官制度全面建立,发布公共数据目录5849类,归集合格目录5775类,数据量3.3亿条;建成区县数据仓1个、应用仓3个、街道仓11个,囊括103类市级基础库信息、31类基层智治一表通信息、7类城市体征信息;15个单位、7个应用依托IRS累计提交183类数据共享需求,应用供需协调机制有序实施。

(三)能力组件体系更加丰富。49项自主能力服务组件已纳入IRS统一管理,全区电子地图、区块链服务等24类组件已上架IRS系统,并持续支撑市规资局、市应急局、区城管局、区规资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工作。

(四)业务应用体系更加规范。规范区级政务数字化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62个应用、54个应用开发商在IRS上形成一本账。牵头我区“一表通”智能报表应用推广工作,组织24个区级部门梳理历史报表246个,上线区级台账97个,报表压减60.4%,为基层减负增效。

(五)制度标准保障更加全面。出台《渝中区政务数字化应用管理暂行办法》《渝中区政务数字化应用开发操作指南》《渝中区公共数据管理实施方案》《渝中区数据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规则(试行)》等10余项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制度规范,确保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六)“两端”集成入口更加畅通。“渝快政”全面推广,全区开通用户8500人,9个单位10个应用已接入渝快政,在全市率先实现组织信息完整度、人员信息完整度100%,已成为全区党员干部办公得力助手。“渝快办”优化提速,目前除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外,全区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100%,已成为全区政务服务总入口。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当前我区推进数字重庆、数字政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聚力数字政务服务、政企联动等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数字平台建设开发相对滞后,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务数据归集共享率有待提高。

一是统筹做好全区数字资源数据归集。持续统筹全区数据编目归集,在深化核心业务梳理基础上,确保数据“应编尽编、应归尽归”;做好数据融合治理及整改优化工作,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及时整改潜在问题目录,确保目录及数据符合共享要求;持续建设区级数据仓,指导部门、街道按需建设应用数据仓,通过数据共享协调,促进数据支撑应用、应用反哺数据。

二是强化落实数字化应用统一管理。严控“制度关”,印发《渝中区政务数字化应用管理暂行办法》《渝中区政务数字化应用开发操作指南(试行)》等文件,明确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严把“入口关”,全区数字化应用必须通过“三张清单”论证审查,推进数字化应用高效化、协同化、集约化建设;严守“质量关”,运用责任部门自评价和联合评审部门检查评价等多种绩效评价方式,定期开展应用评价结果通报。

三是运用数字化赋能提高营商环境。构建数字政府建设体系,以数字赋能升级政府管理服务,提高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一方面,升级渝中区企业服务线上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汇聚”“政策匹配一键推送”,让惠企资金快速直达企业;另一方面,强化支撑全区“三融五跨”应用开发,推动政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持续打造一批具有渝中辨识度的特色应用上线。

此答复已经区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喻才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452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