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詹瞻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渝中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渝中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关注、关心及支持。您提出的着力实现区域发展协同化、签订双边或多边区域合作协议、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聚集地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深化川渝地区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改革等工作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经我委认真研究,就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决策部署,一直以来,渝中区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目标,坚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坚定扛起“重庆母城、都市中心”的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建设“首善之区、服务高地、品质半岛、人文渝中”,全面提升城区经济品质、城市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一是高站位落实国家战略和市委部署,主动与成都锦江区、成都青羊区、泸州纳溪区等达成战略合作,建立领导互访、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营造了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二是高起点实施项目规划建设,成功争取将现代服务业开放、国际化城区建设、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来福士广场、陆海国际中心等涉及渝中重大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市级相关规划;三是高质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金融法院——成渝金融法院落地揭牌,联合成渝相关区县共同成立成渝核心商圈党建联盟、成渝友城文旅营销联盟,共同推进“川渝一体化工业服务平台”“BSN”成渝链等数字经济项目建设持续走深;四是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创新,联动成渝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成立成渝涉外商会联盟,入驻澳商会、英商会等涉外商会12家,联合市政府外办设立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引入墨西哥中国商会、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市驻华代表处2家国际机构;五是高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创新构建跨省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市场准入服务系统,承接落实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第三批)、川渝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清单(第一批),逐步实现从“川渝通办”到“跨省通办”,服务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但正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渝中区在持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提高自身发展内核力,并辐射周边地区,从而为带动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做出区域示范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您提案中提出的宝贵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区域、优势互补,全力推动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一是深化相似中心城区合作。深化与成都锦江、青羊等中心城区常态化合作互动和经验互鉴,聚焦城区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深化合作和经验借鉴,充分发挥渝中金融、商贸、文旅等特色产业优势,在重点产业、重点街区、重点园区等方面共同策划务实合作项目。二是拓展其他重点区域合作。开展与成都金牛等其他城区务实合作,充分发挥主干城市核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协同打造高质高端消费目的地、现代服务创新发展地、国际交流交往会客厅、美好宜居城市示范地,高位打造“金渝良缘”等品牌。三是探索优势互补区域合作。在推动与雅安市、泸州市纳溪区等合作基础上,聚焦产业互补性强的四川眉山、广安、南充、达州等地,推动两地立足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探索有效合作路径,围绕商贸、科创等领域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实现双方差异互补、互利共赢。
二、聚焦产业、补链强链,全力推进重点领域交流交往。一是联动促进文旅消费。联动解放碑、太古里、洪崖洞、宽窄巷子等特色消费场景,依托成渝友城文旅营销联盟,协同开展成渝双城消费节、双城都市文旅产业推介会等活动,持续打造“宽宏大量”等巴蜀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聚集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结合区域内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利用新方式、新渠道、新平台,创新塑造一批有地域文化的公共品牌,推出“城墙故事会”“渝州讲堂”“文物可阅读”等一系列子活动。二是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依托成渝金融法院推进案件协同审理和金融司法协作,加快推进重庆绿色金融中心、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成都青羊文化金融商务区等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法人金融机构依法异地设立分支、拓展业务。三是携手推进科技创新。深化川渝一体化工业软件服务平台、“BSN”成渝链等项目建设。促进环重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与华西医院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
三、聚焦项目、深度谋划,全力争取上级支持落地落户。一是谋划推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围绕具有高辨识度、显示度的重大节点性的项目和事项加强谋划,加快推进重庆长滨、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商圈、化龙桥自贸联动创新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城区等重大项目(事项)。二是谋划落地一批重大事项。尽快实现重庆中央法务区授牌并启动建设,联动天府中央法务区提升专业服务业水平能级。全力推进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成渝双城同城化门户枢纽。围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等,主动争取和承接国家试点事项。三是深化开放平台合作。发挥开放平台叠加优势,注重把双城建设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开放平台有机结合,共同开展联合招商、城市营销等活动,推动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吸引各类优质资源要素集聚。
四、聚焦服务、搭建平台,全力促进社会层面共建共享。一是加强政府层面合作。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进一步扩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落实好“跨省通办”任务清单,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优化邮政寄递和帮办代办服务等方式,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持续加强综合窗口人员选配和业务培训,努力推动政务服务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持续推进已实施的“川渝通办”事项提质增效,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配合市级部门持续优化“川渝通办”线上服务专区,完善“渝快办”“扫码亮证”“一码通办”等应用场景,提升专区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界面友好度,提升全程网办事项运行速度,推动“川渝通办”事项进行便捷化、数字化提升。二是引导社会层面互动。一方面积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强化区内市场主体特别是重点企业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帮助其开展业务、拓展市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成渝核心商圈党建联盟、成渝红色教育联盟、友城文旅营销联盟、涉外商会联盟等作用,依托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等平台,吸引更多企业、项目和投资落地渝中。三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两地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作用,引导举办成渝双城经济圈各类交流论坛及互动活动,推动多元主体高频交流、自发互动。
此答复已经我委王轶副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如有任何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建议,希望今后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渝中区的发展。
联系人:刘虹言
联系电话:023-63006059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