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民进区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助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收悉。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落实相关工作。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体制机制
(一)组建管委会,统筹建设发展。为了更好的服务下半城区域发展,2015年成立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我委以属地管理为原则,负责在区域内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重大项目建设等目标任务,协调和服务重大开发项目,牵头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执行等工作。自管委会成立以来,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三大风貌区,完成从“雏形”到“成形”的蝶变。
(二)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建设加速。由区政府牵头,成立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工作专班。分管区领导任工作组组长,市级、区级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为成员单位。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后续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推进十八梯风貌区更好地发展。
(三)派驻服务专员,开展精准服务。随着三大风貌区成形,企业需求逐渐从建设协调转移到招商、运营服务上,为提高风貌区运营管理品质,避免因多头指导等造成服务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管委会以条块结合的形式,在科室分工基础上,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全方位负责项目建设、招商、企业服务等工作。
(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化解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召集,区级有关部门、辖区街道、重点企业等参加,每季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建设、招商以及运营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加强跨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问题处置及时性和高效性。
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后续运营中,我委将重点关注十八梯面临的困难及问题,不断的优化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二、关于强化顶层设计
(一)提升下半城一体化发展水平。我委立足下半城实际,委托专业机构,正编制下半城一体化发展提升工程方案,通过对风貌建筑、老旧小区、商务楼宇、传统市场、城市街巷、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造升级,畅通下半城各个风貌区、景点、文物点的联结,进而实现从“点-线-面”对空间形态、功能业态、产业生态的融合,将下半城打造成为宜居宜游的文旅消费高地。同时,由区住建委牵头的重庆长滨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项目完工后,将极大提升下半城城市品质。
(二)注重品牌创建。管委会助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成功创建渝中区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庆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下基础。区文旅委积极支持十八梯申报4A级景区,目前十八梯公司结合风貌区防疫、经营等方面因素,正统筹推进景区申报创建工作,为成为全国知名文化街区奠定基础。
(三)强化十八梯片区夜经济打造。目前,我委正以十八梯风貌区、国浩18T、花街子改造提升三个项目为重点,以下回水沟-厚慈街-守备街-花街子沿线区域为主线策划夜经济打造方案,积极引进酒吧、清吧、餐酒馆等夜间文旅、夜间文创业态,计划在年底前入驻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商家。
三、关于打造十八梯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
(一)注重文化元素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对风貌区内3处文物保护单位、4处优秀历史建筑、约30处传统风貌建筑以及有特色的外部空间、有价值的名木古树、堡坎崖线等进行保护。恢复传统的“七街六巷”(即十八梯老梯道、厚慈街、下回水沟街、守备街、凤凰台街、响水桥和花街子七条主街,瞿家沟、善果巷、月台坝、大巷子、轿铺巷和永兴巷六条巷道)肌理。对十八梯传统风貌特征和文化元素符号进行提炼,形成十八梯“十八景”。在水井广场等重要点位进行了文化展示,下一步,拟在水井广场、善果巷、月台坝三个点位,采用声光电技术,讲述历史故事,还原历史场景,提升游客参与度、体验感。
(二)注重文博场馆的建设。现已有山城记忆文化馆、十八梯记忆文化馆、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今年将竣工运营于右任纪念馆、天风琴社、金丝楠木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总数量将达7个,总建筑面积将达6560平方米。
(三)注重非遗品牌的引入。风貌区内现有非遗品牌5家:一是国家级非遗“朱炳仁·铜”,为西南首家铜屋艺术博物馆。二是国家级非遗“荣昌陶器”,为陶器烧制技艺。三是重庆市非遗“陆稿荐”,为卤菜传统制作餐饮品牌。四是庆市非遗“糖塑糖画”,为开州糖画传统技艺。五是“渝潮坊”,将京剧、川剧等非遗文化与时尚艺术有机融合。同时,积极对接头部资源,强化差异定位,支持国际知名品牌、首店品牌、综合文娱等开设旗舰店,现已引入司曙旅行空间等国内首店、香港警务礼品店等内地首店、洋码头等西南首店以及厚巷等综合文娱空间。后续将通过业态的腾笼换鸟,降低火锅、土特产等业态占比,增加数字文化体验、夜间文娱等业态比例,进一步增加十八梯商业文化属性,提升商业个性和调性。
四、关于市场营销
(一)加强政企联动,搭建多元宣传平台。十八梯公司拍摄制作完成风貌区宣传片,邀请专家完成导游词撰写,并由专业讲解员向游客进行讲解,正在策划通过“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微信公众号公开征集景区营销口号。同时,管委会积极联动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区商务委等部门,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世界知名商圈打造为契机,以市文旅产业博览会、西洽会、区文旅产业招商推荐会、区文化旅游消费季等节会为平台,定期与国际商报、赢商网等媒体合作,将十八梯纳入年度宣传内容,有计划、有节奏地开展商业推广营销,重点宣传项目新进首店、特色小店以及书画展、摄影展等文化活动。
(二)积极筹备后疫情时期宣传活动。十八梯风貌区自开街以来,开展了川剧、川江号子、非遗展示、电音节等大量活动,受当前疫情影响,经相关部门审查后降低了活动的规模及频次,在保障防疫安全的情况下,仍保留了部分活动。今年1月举办了“新春民俗灯会”,4月渝潮坊引进了重庆历史文化大型演出《记忆山城》,由重庆市曲艺团每周定期进行演出,7月拟举办“啤酒龙虾节”,8月拟举办“音乐仲夏夜”,10月拟举办“摄影大赛”,11月份拟举办“街巷潮流艺术节”,让游客“愿意来、玩得好、留得住”。下一步,将结合DE区建设实际,选定固定演出场地,便于定期举办各类活动。
五、关于提高通达性
(一)加快区域路网建设,提高通行效率。为完善下半城交通路网结构,实施了一系列交通改造工程。雷家坡立交改造工程,通过新建匝道连接解放西路、中兴路及长滨路,使交通转换更高效。解放东西路道路改造工程,将四方街至打铜街段两车道拓宽为四车道,新建E、F匝道连接两江桥隧道,市民从渝中区前往江北区、南岸区将更加方便快捷。“重庆长滨”治理提升工程,拟通过拆除高架桥、拓宽车道、道路下沉等措施,解决长滨路通达性差、环境消极及产业低端等问题。解放西路文化大道品质提升工程,通过艺术化改造解放西路与长滨路之间巷道环境、新增导向标识视觉系统,提升长滨路至解放西路通行体验,同时提供人流指引,有效衔接三大风貌区。整个改造工程完工后,将缓解渝中区下半城以及解放碑片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二)实施局部路网改造,改善出行体验。由我委牵头协调区城投公司及管线产权单位,对维也纳酒店旁道路喇叭口进行了拓宽改造,迁移电井、水井十余个,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交通安全隐患。对中兴路旧货市场旁新建道路喇叭口进行拓宽改造,使中兴路具备南北进出凤凰台路的条件,满足交巡警应急管控需求。对较场口地通道改造,打通了轨道交通、和平路至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步行通道,游客上下更便捷。后续将在十八梯侧拓宽人行道,连接山城巷和十八梯,同时,开设下半城特色旅游交通线路,以串联白象街、十八梯、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等重要景点。局部改造陆续完工后,将逐渐改善游客出行体验。
感谢您关注下半城的建设发展,欢迎您继续为下半城建设出谋划策,共商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钟波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郭秦川
联系电话:023-63520815
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