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52号提案的复 函

来源:区文旅委 发布时间:2021-07-23 17:0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渝中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经研究,复函如下:

一、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文渝中”建设工作,正全力建设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渝中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对于留住“母城”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做实做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庆地标,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渝中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的建议》,认为提出“文物统筹难度大”“利用难度大”等问题精准切实,“让文物建筑活起来”“让名城载体精致起来”“让城市形象靓丽起来”的建议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我们表示非常赞同,将积极采纳有关建议,落实到具体工作任务、项目推进中,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渝中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

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工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精心规划建设中部历史母城(渝中片区),紧扣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持续推动人文渝中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母城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抓牢抓实,将全域作为大景区精心打造,推进文商旅城深度融合、产城景一体化发展,切实构建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格局,先后荣获成渝经济圈文旅融合发展榜样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其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整体统筹全域大景区式发展。加快长嘉汇大景区渝中片区建设,认真落实两江四岸整体提升要求,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等11个项目顺利完工,解放东西路历史文化大道等6个项目如期开工,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重庆长滨等关注度高的项目有序推进。整体打造红色三岩大景区,将红岩村、虎头岩、曾家岩及周边区域约5.23平方公里面积整体统筹打造,出台红色三岩片区保护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动100余个项目系统提升,红岩革命纪念馆入口广场改造即将完工、计划6月底投用,完成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桂园、周公馆等30处文物旧址保护修缮,推出红色三岩主题旅游线路,筹备开通红色三岩观光巴士专线,推动红岩革命文物焕发出新时代光彩。加快推进燕子岩飞机码头片区开发建设,一体化开发打造大鹅岭片区,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大鹅岭片区打造成为全市中心城区首个5A级景区。

系统开展母城文旅资源价值阐释。巩固深化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系统梳理渝中历史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各时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提炼出重庆山地江城之母城”“巴渝文化传承发展之地6个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古渝雄关”“抗战商贸”“共产先驱59个故事序列。开展文旅资源普查,调查记录资源单体478个,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入选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典型案例。编撰出版《寻故渝中》《母城记忆》《母城文物概览》等书籍,推出中法学校旧址主题展览展陈等一批活动,获社会各界好评。

三是加强文物及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十七条措施》,完成《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保护利用传承专项规划》编制。加强保护修缮利用十三五以来,累计争取国家和市级文物保护修缮专项资金1.1亿元,区级财政及社会资金投入50余亿元,完成法国领事馆旧址等50处文物修缮工程,文物完好率达100%建成中共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陈列馆、郭沫若旧居陈列馆等4处区域革命类博物馆(陈列馆)。推进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建设、大田湾体育场修缮、白象街片区文物修缮等51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推动历史建筑认定,划定历史建筑39处,完成厚庐等15处保护利用,以微更新方式加速朝千路、棉花街等24处保护利用,一批老建筑成为新街景

四是加快建设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全力推进3处历史文化街区、9处传统风貌区、11处山城老街区建设,全面加强145处文物建筑、42处历史建筑和多条特色街巷保护利用。白象街、山城巷等传统风貌区持续提档升级,鲁祖庙传统风貌区开街运营,打铜街传统风貌区完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计划9月开街,马鞍山西区预计年底对外开放。解放西路等10个特色老社区顺利完工。一大批全方位展示重庆历史、山城风貌,体现山城、江城、不夜城、4D魔幻城独特魅力的城市地标、新景点陆续呈现。

五是推出一批文旅融合景点。有机融合母城文化城市形态、自然生态、商业业态,打造独具山城魅力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让外地游客品鉴山城、本地居民品味渝中。依托全区丰富的云端资源,打造重庆来福士空中连廊、WFC会仙楼观景台、联合国际火凤凰观景台等12个山城楼台,曾家岩、半山崖线等12个山城阳台,开展最美山城楼台、山城阳台摄影征集活动,激发云端消费潜力。依托步道系统推出4条步道游主题旅游线路,编印千年非遗的匠人匠心”“立体山城的片场影像5条街巷渝中主题旅游线路宣传册,串联13个非遗体验点、13个电影取景地等特色文旅景点。推动巴渝剧场、国泰剧院、抗建堂剧场、重庆美术馆等艺术场馆逐步打造培育艺术服务、演艺、培训、创意、体验、展览等特色文旅融合业态。

六是持续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完善步行交通体系,不断优化一带六横十六纵步行体系和洪崖洞、朝天门等热门景区人行系统。完善游客服务体系,将解放碑时代广场、洪崖洞等核心区域寸土寸金的商业空间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机场城市候机楼、高铁城市候车厅、游客中心,打造航空、高铁便捷旅游通道。完善智慧文旅体系,加快推进一键游渝中智能服务项目建设,长江索道建成重庆全域旅游服务暨数据联动中心。提档升级传统旅游景区,洪崖洞景区完成业态升级、外立面改造及灯饰更新工程、智慧景区预约系统,大礼堂华夏文创生态园完成北楼装修工程。

七是系统开展文旅融合品牌营销。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联动规划、营销巴蜀文化、抗战文化等文旅资源,推出宽窄巷子洪崖洞宽洪大量、宽窄巷子贰厂文创园远亲不如近邻等热门CP打造成渝精品线路、成渝文化旅游标杆。讲好渝中故事,突出山水游”“都市游”“文化游三大主题,亮化山城”“江城”“半岛特色品牌,升级打造红色游”“母城研学游”“博物馆游”“开埠及开放历史文化游”“云端游”“影视游”“夜间游等旅游产品,彰显渝中独特魅力。创新营销方式,依托全媒体宣传矩阵、驻区领事馆、对外文化交流、品牌节会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内外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文旅营销。持续开展一会一节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渝中文旅品牌深入人心。十四五期间,我区坚持高标准打造人文渝中,建设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区、文化大区、文化强区,高站位统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高品质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高效能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计划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及文物展示创新。加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推进“红色三岩”片区整体建设提升,将全区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推动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实施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建设、太平门城墙修缮保护文物保护项目,进一步提升渝中区文物标志感美誉度、完好率,美化母城渝中城市形象推进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推进白象街片区文物利用、马鞍山片区文物利用等保护展示利用等项目,整合文物分散产权,统筹文物管理运营加大文物开放力度,按照“一楼一策”方式,分类分布促进母城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推动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并举、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强文博设施建设发展依托母城历史文化资源集中、文博机构集中的优势,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加快打造渝中区博物馆(老鼓楼博物馆)、巴蔓子将军纪念馆等博物馆、陈列馆。通过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和开展云逛展”“云上看等形式,提升文物展陈水平。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力度,落实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  

二是加强风貌区建设,塑造城市景观。打造一批传统风貌旅游区。强化风貌保护,保护传承历史街巷肌理、建筑风貌,留存历史记忆,实现一街一体验一巷一情怀特色街巷成为新消费载体。深挖文化底蕴,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历史事件、著名人物故事、风土民俗等,讲好文化故事,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品牌。提升产业发展,依托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植入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功能,策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山城公园旅游区。以朝天门零公里-人民解放纪念碑-打枪坝水厂纪念水塔-红星亭-跳伞塔-瞰胜楼-电视塔为坐标点位,串连打枪坝水厂、枇杷山公园、国际村(公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重庆电视塔、虎头岩公园的中央山脊,串连山城巷、通远门、燕子岩、大田湾体育场、印制二厂、总部城等区域,联合打造立体山城公园。利用公园配套用房建设文化陈列馆,鹅岭公园重点展示对外开放文化、母城历史文化,枇杷山公园展示西南大区历史人民公园展示民国陪都历史珊瑚公园展示重庆直辖历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景点。有机融合城市形态、自然生态、商业业态,打造独具山城魅力的特色旅游景点。丰富长滨路、嘉滨路消费供给,引导洪崖洞、白象街等拓展外延,全力提升重庆滨江消费新地标。依托一带六横十六纵山城步道体系,有机植入特色消费业态、体验业态推进嘉陵江索道、望龙门缆车复建,优化过江轮渡、观光巴士线路布局。依托人防工程,植入洞穴式主题商业,策划发展特色民宿、品牌连锁、精品酒店打造独特的防空洞文化消费场景。

三是加强城市更新与文商旅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创旅游消费新热点。强化文化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将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重庆文化产业集聚区。提升文创产品品质,拓展文创产品市场,提升文创产品消费持续开展文创示范商店、文创楼宇、文创街区评选工作,示范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办好重庆渝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资助优秀获奖作品量产和销售,协助企业做好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市级文创产品大赛,提高文创产品宣传曝光力度完善一批文旅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周边环境品质强化风貌街区及周边建筑立面、绿化、铺装、灯饰提升、业态升级等进行整体策划、风格协调优化交通动线组织,一景一策完善重点片区路网,推进重要景区与轨道站、公交站、停车场之间的便捷连通。加快建设朝天门集散中心研究建设菜园坝文旅体融合创新示范中心,形成空铁陆无缝衔接的多层级游客集散体系。持续深化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停车、旅游指引等服务配套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建设导览、导游、导购、导航等多功能、一键式智能化服务让游客体验更加智慧的文商旅融合新景区。

五、长期以来,贵委高度重视全区文化旅游工作以及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充分体现了贵委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努力推动全区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果,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作出更大贡献!常感谢贵委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7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