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高琳
提案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重庆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提案
一、相关背景
重庆站始建于 1952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干 线铁路,距今已有 60 余年历史。根据“一带一路”、长江经济 带等发展战略的需要,新时期重庆站被定位为重庆综合性铁 路枢纽主站,作为市“十三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未来 将建设成为集高铁枢纽、城市轨道、公路交通、水上交通及 旧城更新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2018 年起,国家持续释放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信号, 将为中西部地区基建“补短板”提供充足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市级层面上,今年 6 月 20 日,陈书记与唐市长带队调研时, 也作出了“把重庆站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及功能提升工作作为 市里一号工程,高标准、高水平搞好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 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重庆站前期工作,争取纳入下阶段西 部重大建设投资计划已迫在眉睫。
二、存在的问题
前期重庆站按照市政府要求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启动 征收,基本完成北部区块征收;二是完成片区概念规划、产 业规划、核心枢纽预可研、旅游码头规划等工作;三是加强 路地对接,与成都铁路局建立了工作对接机制;完成铁路资 产、设施、设备自查摸底工作;核心枢纽预可研通过铁路总 公司经规院专家评审批复。但因片区改造涉及国家、地方协 调层面多,规划建设标准高,社会关注度高,也暴露出一定 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推进层面
一是站场方案设计迟迟未定,站场的功能布局、立体交 通组织、进出站方式、区域衔接等不明确;二是片区相关规 划正在开展,但无法与站场方案进行结合,导致周边的交通 组织无法落地。
(2)片区发展层面
城市功能。依托高铁、都市快轨、旅游码头,片区会汇 集大量人口,现有城市功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产业发展。 整体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产业行动和政策难以落实。城市 形象。现状区域交通拥堵、人流混杂,北区已启动征收,脏 乱差现象突出,城市门户形象受损。安全隐患。片区建设年 代久远,建筑密度高,设施普遍老化,加之山地地形复杂, 在防火、防洪方面存在较大隐患。社会稳定。由于整体建设 进度不明确,片区内居民和商户对于何时拆迁、何时改造存 在疑问。
(3)配套建设层面
重庆站前临江后倚山,用地呈口袋型,不利于交通组织, 最近的两路口轻轨站距重庆站约 400 米,转换效率低,只能 依靠轨道交通快速疏散,但一是建设时序不匹配。轨道 12 号线、18 号线、26 号线、27 号线为 2035 年远期规划线路, 轨道黄茅坪支线前期工作尚未开展。二是道路改造不明确。 兜子背过江通道、站北路建设、菜袁路拓宽等建设工程尚不 明确。交通设施配套滞后将严重影响片区交通疏散能力,造 成不良社会影响。
三、建议意见
(1)加快进度,推进方案设计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渝湘高铁,重庆站的功能和规 模已经明确,各方条件已成熟,建议由市交通局牵头,尽快 选定对重庆情况熟悉、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高水平设计单位, 启动菜园坝站的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研究,为后续规划建设提 供依据。
(2)整合功能,突出门户形象
重庆站片区和广阳岛是“两江四岸”规划区域中最能体现 滨水城市形象的区域,既要塑造城市风貌,又必须凸显功能 支撑。建议一是协调整体风貌。突出“新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 名片,明确重庆站需要保护的空间格局和环境风貌特色要素, 整体上突出滨江新城大疏大密的城市轮廓线;二是构建贯穿 山水城的绿色通廊体系。包括打通鹅岭、王家坡、铁路枢纽、 滨江地带绿化系统和步行系统联系等。三是完善门户配套, 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借鉴西九龙站建设模式,构建立体交通 体系;明确兜子背过江通道、站北路建设、菜袁路拓宽建设, 优化过境交通;启动片区游船码头研究,建设“三峡游”码 头,通过重庆站“水铁联运”实现城镇城镇群与长江三峡的 旅游联系,若能建设“两江游”码头,将有利于实现渝中区 全域“都市游”在更大范围的辐射。
(3)统筹建设,优化建设时序
鉴于轨道 12 号线、26 号线、27 号线为 2035 年远期规划 线路,轨道黄茅坪支线前期工作尚未开展,与重庆站建设时 序不匹配,考虑到重庆站的地位和重要性,建议由交通局牵 头,积极争取相关轨道建设工作纳入近期建设规划时序,支 撑枢纽定位。
(4)理顺机制,推进工作协同
理顺部门职责,建议市交通局加快启动高铁站的方案设 计及可行性研究,同时启动码头前期工作;规划和自然资源 局在开展片区规划时,要充分融合其他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 内容,确保规划的开展;轨道公司应加快开展轨道的预可研 工作,为轨道的布局预留相关的建设条件。
提案复函
A类
渝中府提函〔2019〕14号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关于市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第07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高琳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庆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第0761号)收悉。我区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区发改委牵头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铁路方案设计及统筹建设时序
根据去年底路市关于推进重庆铁路建设的会谈精神,为满足重庆市开行市域公交化列车需求,同意启动重庆站至重庆北站联络线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成渝铁路改造项目可以报告编制工作。届时,重庆站将成为以承担高铁干线通道动车作业为主,兼顾市域铁路公交化开行的主要客运站。成都局集团公司积极配合新建重庆至黔江高速铁路初设批复等前期工作,支持成渝铁路改造、重庆站至重庆北站联络线前期工作,力争按要求开工建设。同时结合重庆铁路规划建设时序、“两江四岸”规划要求,加快启动重庆站综合枢纽方案研究工作,以及轨道交通等市政配套的设施规划研究工作。
二、关于整合片区功能,突出门户形象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正在编制重庆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设计。方案按照西部中心枢纽、“世界名城”门户的定位,以解决好交通枢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力求处理好重庆站的建设与周边片区城市开发的关系,目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充分解读重庆站的历史、当下和未来,挖掘重庆站的历史人文特色,因为重庆站是一代老铁路人心中的“解放碑”,是成渝两地的纽带,方案将避免把重庆站“盖住”或“埋在地下”。二是从“两江四岸”出发,深入分析“四带”内涵,从坡、坝、园、岸等要素入手落实山清水秀生态带,从成渝铁路历史入手落实人文荟萃风貌带,从两江游入手落实便捷共享游憩带,从山水藤蔓、网络城市入手落实立体城市景观带。三是深入研究重庆西站、北站等出现的问题,从更大范围入手,加强过境与内部的地上、地下的交通组织分析,倡导公交化,妥善处理好人流集散、地下空间连通、轨道线路优化等问题。四是深入产业分析,细分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居住等各类功能规模。
三、关于理顺机制,推进工作协同
我区已将菜园坝滨江新城建设指挥部更名为菜园坝滨江新城建设办公室,加强菜园坝地区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一是建立工作机制。菜园坝滨江城项目情况复杂,建设标准高、协调层面多、统筹难度大。鉴于目前缺乏市级层面的协调机制,我区主动对接协调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委、市水利局、成都铁路局等单位,掌握各项工作进度,搭建各部门间的对话平台。二是协调规划进度。包括城市设计、铁路建设及轨道交通等。三是配合征收工作。其中北区尚剩余160余户未征收,预计明年初完成;南区、中部铁路片区征收工作待规划方案、建设模式明确后实施启动。目前我区正与市人民防空办对接,会同各部门开展菜园坝地下人防商场处置。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您提案中的意见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市级协调机制。去年底,我区会同市交开投集团向市政府请求成立重庆站片区更新改造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推进重大事项,但目前尚未有明确回复。我区将定期召开重庆站片区建设协调联席会议,持续加强与市交通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委、市铁路集团等单位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更新改造工作。
(二)助推重庆站改造可研工作。因前期重庆站功能及规模、渝湘高铁接线方案未确定等因素,重庆站改造的可研方案一直未得到有效推进,导致后续相关规划工作无从着力,近几年菜园坝滨江城项目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近期市政府召开的铁路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渝湘高铁、老成渝铁路改造年内开工,重庆站的功能和规模也已初步明确,各方条件均趋成熟。我区计划对接市交通局,尽快开展招投标工作,选定设计单位,加快落实重庆站方案编制,于年内取得铁路总公司批复,同步为相关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三)协调城市设计方案。目前城市设计尚处于初步方案阶段,接下来将继续深化确定建筑规模、城市形态、交通组织方式等,我区将与市规自局、中建院积极对接,在方案深化过程中融入我区产城融合、绿化上盖、北面通廊、旅游码头等想法,确保城市设计与重庆站改造、轨道建设方案等无缝对接,待城市设计方案成熟后指导控规调整。城市设计进度取决于重庆站方案,若重庆站可研工作近期启动,城市设计有望年内完成。
(四)统筹协调建设时序。菜园坝滨江城涉及重庆站、渝湘高铁、老成渝线、成渝客专、存车场、轨道交通、配套道路、棚改征收、长途汽车站搬迁、土地招拍挂等多项建设内容。为避免出现西站建成后,配套设施滞后的情况,我区计划待重庆站建设时间明确后,倒推各项目时间节点,在市级层面呼吁统筹建设时序,力争与重庆站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打好提前量。
如您对以上答复有何意见建议,请联系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感谢您对我区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2019年5月7日
(联系人:魏镥,联系电话:6376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