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农工党渝中区委(执笔:王珏)
提出时间:2016年2月19日
提案原文
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2016-066号
关于在二孩政策出台后,加强目前中小学独生子女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的建议
国家即将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但在此之前,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施了40多年年,并对当今的社会、家庭、学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在校的中学校独生子女学生,在即将出台的二孩政策,将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1.冲击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长期实施该政策,其结果是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就只这么一个后代,对该独生子女呵护有加,关怀备至,逐渐养成了独生子女的在家庭中的优越感,父母再其身上的吃穿用度方面不惜成本,样样都给予最好的待遇,形成了独生子女的消费奢侈化的风气。一旦父母再生育弟妹,父母及爷爷辈的关爱将被分担,将冲击他们的独宠地位,儿父母的经济负担将加重,其优越的待遇将下降,势必导致他们的心理上的失落,其行为将发生影响,有时会出现偏激,偏离正常思维。
2.独生子女学校教育模式
就目前的独生子女小学教育中,几乎都为爷爷奶奶、或父母接送,吃饭、穿衣等都为父辈包办,动手及自理能力非常差。在前几十年,因为子女为此一个,此种培养模式尚可接受,一旦有了二孩,负担将加重,父母及爷爷奶奶精力有限,不太可能同时进行两个孩子同时接送,孩子们将学会自己上下学;同时,上学的学费、文具等将不会由一个孩子独享,将为二孩分享,物资上被分享,也会对独生子女的行为造成部分影响。
3.独生子女的社交影响
独生子女政策下,缺少兄弟姊妹的陪伴,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非常孤单的,缺少同同龄人的交流经验,在关爱他人等方面较为欠缺,这种欠缺常常体现在同同学的交往中,较有兄弟姐妹的同学,常常体现相对的偏执和孤独。一旦有了兄弟姊妹,这样学会与家庭同龄人相处,这样关爱、帮助他人,将对他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4.独生子女的思维影响
鉴于独生子女的娇宠、被动、孤独,他们的心理往往体现为警惕竞争、心理孤独等,行为上体现为偏执。一旦兄弟姊妹出现,如何使他们和平共处,保持家庭的和睦,使他们心理健康第成长,也对他们是一个挑战。
以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单独二孩政策期间,国内不断报道出独生子女与父母、出生的弟妹的矛盾冲突,相关的报道和话题不少。更多的家长在二孩准备期,采取的是同独生子女协商的形式解决,协商失败的不乏其人,甚至还出现许多家长为生育二孩,被迫与孩子签约、保证最爱大宝(一孩)等的笑话的出现。这个现象将随二孩政策的出台,将更加恶化,如不及早预防,将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防患于未然,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 ,特建议目前的中小学校会同社区应该采取如下的措施:
1.采取措施对在校中小学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
措施:在中小学校设置专门针对二孩政策的心理教育课
在中小学校设置心理教育课,增添二孩政策的学习和教育,教导学生对该政策的理解和人士,培养独生子女与家庭成员和睦共处的能力和自理动手能力,逐渐纠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优越感、孤独偏激等,引导他们养成俭朴、勤劳的生活习性,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照顾二孩,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以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并在与二孩相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学会放下自我、走进集体、关心他人,使他们能够适应弟妹的出现,并一起健康成长。
2.在学校和社区,建立家长教育学校,准确引导家长公平公正对待一孩和二孩
二孩政策出台后,建议在学校和社区建立家长教育学校,用业余时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专门讲座,内容涉及家庭里两个孩子相处之道、家长正确对待两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女孩的话题,纠正重男轻女的观念,保证目前的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提案复函
类别:A
渝中教办理〔2016〕31号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16-066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渝中区委:
你们在区政协十三届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在二孩政策出台后,加强目前中小学独生子女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的建议》收悉。首先十分感谢你们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并提出很好的建议,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长期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强化设施设备配置、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健全工作机制作为重点,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实现了新发展。2012年,区教委投入200万元,为区青少年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配齐了设施设备,为部分中小学建设了高质量高标准的心理辅导室,为50%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软件。2013年,成功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剧观摩研讨会和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2014年,投入100万元,启动第二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2015年,举办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竞赛,召开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会。同时,我们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区中小学全部配备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建有心理辅导室(咨询室)。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依然不够高,还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部分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建设不够专业和规范,学生心理问题异常事件还偶有发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还不强,国家实施“二孩”政策后,如何加强中小学独生子女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我们认为,国家“二孩”政策实施后,将影响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学校教育模式,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以及独生子女的思维方式等等,你们提出的《关于在二孩政策出台后,加强目前中小学独生子女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的建议》,对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强中小学独生子女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一是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资格准入、持证上岗”的原则,逐步为全区各中小学配备至少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确保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的落实。区教师进修学院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坚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老师、班主任分期分批开展专业培训和轮训,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二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场所和重要阵地。各中小学要按标准进一步建设好心理咨询室,不断完善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推进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进程。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式、模式等的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规范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元化。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目标,开齐开足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同时,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如在中小学校设置心理教育课中增添二孩政策的学习和教育,教导学生对该政策的理解和人士,培养独生子女与家庭成员和睦共处的能力和自理动手能力,逐渐纠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优越感、孤独偏激等,引导他们养成俭朴、勤劳的生活习性,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照顾二孩,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以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并在与二孩相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学会放下自我、走进集体、关心他人,使他们能够适应弟妹的出现,并一起健康成长。四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家庭、社会和学校。为此,各中小学要探索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网络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合力。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让孩子们全天候浸润在健康的“精神土壤”中,随时随地得到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时空的全覆盖。如在学校和社区建立家长教育学校,用业余时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专门讲座,内容涉及家庭里两个孩子相处之道、家长正确对待两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女孩的话题,纠正重男轻女的观念,保证目前的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并诚恳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
此复函已经唐点权主任审签。你们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单上寄给区政协提案信息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电话:63840150
联 系 人:杨 斌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16年6月6日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督查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