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人民团体,区管事业单位,区属重点国有企业,有关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已经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能职责,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区发改委、区统计局等部门要密切跟踪发展形势变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应对举措。各有关单位分别于2022年7月初和12月底向区发改委报送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进展动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区督查办要把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2022年1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中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顺利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总量突破1400亿元、保持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高于年度预期目标约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高于年度预期目标约3个百分点,总量突破1300亿元、保持全市第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高于年度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高于年度预期目标约1个百分点,突破5万元、保持全市第一。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主攻重点产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质量效益“双提升”。围绕建设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持续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一是金融、商贸有力支撑。聚焦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建设,重庆绿色金融中心提速推进,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0家,存贷款余额达到1.17万亿元,绿色信贷及债券余额总规模达到1100亿元,金融增加值、保费收入、跨境结算资金规模等保持全市第一;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世界知名商圈、“第一街”建设,举办首届中国城市商圈发展大会,开展“潮趣渝中”购物节等促销活动,打造特色消费场景15个,新引进国际知名品牌10个、首店品牌70家。二是文化旅游、专业服务持续巩固。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解放碑—洪崖洞街区、贰厂文创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举办重庆文化旅游产业供需对接会、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新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个,引进易传影视等重点企业9家,启动重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左右,荣获“2020-2021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金峰奖;深化国家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化龙桥专业服务集聚区建设,引进品牌机构8家,会计评估、法律服务、人力资源等优势领域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三是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聚焦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撑节点建设,获批重庆市软件产业园(综合型)、全市首批重点关键产业园(工业软件方向),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全国五大区块链产业核心聚集区、全市版权示范园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重庆数字版权产品开发者大会、区块链高峰论坛,麒麟软件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签约落地,忽米网跻身西部唯一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途作林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工智研获批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诚智鹏科技牵头获全市工业软件首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8%左右;聚焦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落地转化项目6个,设立医学创新引导基金和双创种子基金,张江生物银行打造一体化细胞生物产业园区,博琪医药等一批重点企业落地,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
(二)持续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形象进度“双达标”。围绕长嘉汇大景区建设,聚焦“两江四岸”核心区等重点区域,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助推城市品质提升。一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力抓好年度21个重点项目、153个子项的统筹调度和动态调整,“两江四岸”东储段岸线提升顺利完工,嘉滨路岸线贯通项目开工,长江岸线提升全线贯通项目加快推进,国际消费大道完工,陆海国际中心核心筒封顶,重庆长滨、大鹅岭景区、“第一街”建设等形成初步方案。二是老旧小区提速改造。开工解放碑等5大片区、31个老旧小区改造(含7个配套项目),完工学田湾、枣子岚垭等14个、约100万平方米,双钢路小区更新改造获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整治成效全市推广。三是建设资金有效筹措。全力争取上级资金46亿元,其中,专项债资金28亿元、中央预算内及各级专项资金13亿元、一般债资金5亿元,有力保障项目正常推进;争取居民供电设施改造市级财政支持项目16个、资金5321万元,助力解决高层建筑防火电气隐患。四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河长制”不断深化,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创新“四长联防”推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深入推进“蓝天攻坚”、实现固定源大气污染“应治尽治”,在全市率先开展老旧柴油客车尾气深度治理、绿色示范工地建设等试点工作,“两江”渝中段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实现智慧化监管全覆盖,全市首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建成开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2天。
(三)持续传承历史文脉,人文渝中加快建设,保护开发“双推进”。坚持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有机融合,“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神韵进一步展现,母城气质和人文魅力进一步彰显。一是“红色三岩”整体推进。积极推动100个项目系统提升,红岩革命馆改造、红岩公园一期、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等56个项目完工,推出“红色三岩”主题旅游线路、开通观光巴士专线,在重庆之声开设红岩故事专栏。二是风貌街区联袂发力。十八梯ABC区顺利开街,白象街改造升级,山城巷背巷路线开放,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加快推进,戴家巷、鲁祖庙协调区开街运营,打铜街、马鞍山西区顺利完工。三是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完成文物保护修缮10个、文物活化利用10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68处、居全市第一;重庆大轰炸遗址陈列馆等8个文博场馆建成开放,博物馆(陈列馆)达30家、居全市第一;“赵氏雷火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12项市级、35项区级非遗项目。
(四)持续抢抓战略机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双驱动”。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更加注重以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体现渝中担当、展现渝中作为。一是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一区两群”建设强合作。深化与成都锦江、青羊等地合作,签订金融合作等专项协议近20份,“宽洪大量”等合作范例在成渝地区推广,TOD驱动下的成渝都市圈发展论坛等大型“双圈”活动成功举办,“智汇锦江·才聚渝中”双城人才洽谈会圆满开展,川渝一体化工业软件服务平台、“BSN”成渝链等共同推进,7家企业入选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资源池服务商名单,开设“川渝通办”综合窗口,210个“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实,实现线下“一窗受理”“异地代收代办”;深化巫溪对口协同发展,建立渝中商贸龙头企业与巫溪45家企业产销对接机制,设立十八梯“巫溪馆”等特色产品销售点20余个,助销巫溪农特产品逾2000万元,消费帮扶1.3亿元以上。二是强化政策支持重创新。出台支持科技创新23条财政金融政策,助力96家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逾1.5亿元,新增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企业、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三是聚焦重点领域促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渝派服饰城等批发市场业态优化,大生商场等13家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南纪门旧家具市场等传统市场关闭外迁,公园路16号等“四久”工程处置稳妥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原有4家重点国企规范治理、转型升级,3家新组建公司尽快运营见效。四是立足平台优势扩开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揭牌,率先开展“汇保通”汇率避险模式创新,联动重庆海关创新“保税+暂时进出境”业务模式,“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互联网+高效货运物流”供应链体系等2项创新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市场准入准营,大幅压减企业办事环节、时耗、成本,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覆盖率达100%,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无纸化、设立登记一日办结率99.99%;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渝信码”试点,“信易+”多领域应用不断强化。
(五)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招商引资成效渐显,育商稳商“双协同”。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点对点联系服务企业发展,招商育商稳商一体助推企业壮大。一是着眼企业落地抓招商。设立全市首个市区协同招商基地,开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等重大签约活动6场,举办专题招商活动20余场,引进正威国际等重点招商项目100个、市外资金到位额125亿元、签约市外项目正式合同额逾600亿元。二是优化企业服务抓育商。优化完善市场主体储备、培育、扶持机制,率先开展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初步统计规上企业新增117家、净增44家,市场主体新增15827户、净增6918户、总量突破10万户。三是助力企业发展抓稳商。坚持区级领导、产业部门、管委会和街道“三级联动”服务企业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30余件,实现重点企业和规上企业联系服务全覆盖;设立渝中区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续贷中心,联动10家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和转贷应急周转金,为企业发放贷款16.67亿元。
(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安全稳定“双维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注重补齐民生保障短板,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民生实事总体完成。15件重点民生实事、44个子项统筹实施,完成老旧住宅加装电梯51台,电梯安全隐患整治32台,新(改)建公共厕所9座,整治288栋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建成投用“劳动者港湾”示范点10个。二是社会保障持续提升。稳就业保就业措施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发放低保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8400万元,完成职业培训2.2万人以上;坚持“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救助困难群众6.5万人次,发放城市解困、特困人员生活补助等各类救助资金2.19亿元。三是社会事业有序推进。推动“公参民”改革、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系统整治“公参民”学校16个、校外培训机构100余个,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居全市第一,巴蜀中学、二十九中等6所学校完成智慧化校园(一期)建设,大坪小学改扩建、中华路小学改扩建(一期)完工,人民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深化“医联体”建设,实现医疗机构跨省异地住院联网直接结算全覆盖,中医骨科医院整体迁建A栋主体完工,医养结合机构达5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迎检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2金,在东京残奥会上实现重庆金牌“零突破”,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基层活动200余场、全民健身赛事4场以上。提档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站10个,大坪街道浮图关等3个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四是基层治理创新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深化,基层智慧治理平台逐步搭建,79个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实现全覆盖,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培育品牌社会组织8个,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20个。五是安全稳定有效维护。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应对多地散发疫情影响,在全市率先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完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开展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检查专项行动,专项治理“住改仓”突出问题2800余户,较场口消防救援站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治重化积、清仓见底”专项工作化解目标顺利实现、411件案件上报化解。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大庆安保任务,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97%以上。
与此同时,年度计划执行还存在以下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一是个别指标未达预期。绿化覆盖率因建成区面积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因全区无制造业研发支撑而服务业研发投入较低影响,此2个指标与年度预期目标有差距;科技进步贡献率、人口预期寿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等4个指标需市级统计反馈、预计能够完成,其余17项预计能如期实现(详见附件1)。二是部分行业尚未完全恢复。疫情反复影响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冲击依然存在,居民消费信心仍待提振,跨境电商受进出口疲软影响增长放缓,旅行社和广告业等行业虽呈现恢复式增长但增速仍不及预期,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三是一些项目进度滞后。受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施工组织等影响,11个子项目应开工未开工,15个子项目应完工未完工;此外,受社会项目资金缺口等影响,23个子项目未达序时进度。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主要任务、抓好重点工作,着力稳定经济大盘、稳定社会大局,巩固恢复性增长良好势头,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宏观形势判断
2022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从全国看,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从全市看,经济依然还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挑战增多的形势,但全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有利条件在集聚。从全区看,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并存,我区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导,经济回升程度不充分、结构不均衡、基础不牢固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经济尚未实现全面复苏恢复、还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两江四岸”核心区、“第一街”建设等重大部署落地推进,为渝中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和有利条件,优势产业有望持续巩固,新兴产业预期保持较好增长,城市更新、基础设施、产业载体等项目陆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蓄的内生动力、市场活力将持续释放,有望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发展目标
围绕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在战略上更加主动、在战术上更加精准。在2022年目标安排上,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外部发展环境和经济增长基础条件,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区十三次党代会及未来五年工作安排,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建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与之匹配,相应提出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同时,延续“十四五”规划纲要既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提出2022年23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建议,其中预期性指标16项、约束性指标7项(详见附件2)。
(三)重点项目安排
2022年全区共计划安排项目241个,包含建设项目150个(子项279个)、前期项目91个,其中,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约220.6亿元,包含市级项目17个、计划投资约45.5亿元,社会项目21个、计划投资约67.2亿元,区级项目112个、计划投资约107.9亿元。按照“统筹包装、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筛选出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设项目15个、重点前期项目9个,其中,朝天门项目、西南大区整体保护提升、“第一街”建设、重庆长滨、“两江四岸”岸线治理提升、730工程、大鹅岭景区、风貌街区建设、城市整体更新、交通缓堵促畅项目、陆海国际中心、老旧小区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共计15个项目包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约141.8亿元,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20-50亿元的项目8个,10-20亿元的项目1个,10亿元以下的项目1个。
三、2022年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既要推动经济短期加快复苏恢复,更要注重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动力培育,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升级为引领,以城市更新为突破,持续提升渝中战略价值、区域板块价值、全域整体价值。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对标对表,强力抢机遇占先机,开创渝中发展新局面。坚持从全局谋划渝中发展、以行动服务全市大局,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确保中央精神、市委要求在渝中全面贯彻、落地生根。
一是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体现渝中担当。深化与成都锦江、青羊等区合作,推进与成都金牛区合作,持续巩固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合作事项,引导支持金融服务类机构设立异地机构、拓展异地业务,推动双城信用增进公司、荣宝斋等项目落地。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便利互通等试点,对接实施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持续推动人事档案转接、户口迁移、异地互打营业执照等实现“跨省通办”,继续办好“智汇锦江·才聚渝中”等双城活动。
二是协同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凸显渝中作为。切实落实中部历史母城、“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任务,联动推进长嘉汇大景区、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工作,基本完工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一期,力争采取市区共建模式启动重庆长滨项目建设,提速嘉滨岸线提升、建设嘉陵江滨江生态长廊,加快长江岸线提升、完工菜储段消落区及黄沙溪岸线(一期),完成东水门大桥品质提升,开工千厮门大桥品质提升。助力巫溪乡村振兴,探索推进“渝中总部运营+巫溪生产基地”模式,积极推进助销巫溪农特产品及消费扶贫工作、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是全面推进“第一街”建设,展现渝中风采。高水平高标准谋划“第一街”建设,制定出台整体提升规划方案,叠加中央商务区、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等优势,协同推进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解放碑全国示范步行街、重庆绿色金融中心建设,重点提升总部经济、商业商贸、金融消费、国际交往、文旅文创等核心功能,推动实现产业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环境优化、公共配套完善。
(二)聚焦提质增效,全力稳基础提能级,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围绕建设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立足“一核三带六园区”功能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聚焦细分门类精准发力,更新优化产业发展政策,做强做实产业项目支撑,进一步打响“渝中服务”品牌。
一是巩固发展优势产业,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坚持金融首位,聚焦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建设,巩固银证保等优势行业,引进法人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落户渝中,加大对持牌金融、外资金融、金融智库等引育力度,支持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重庆股权中心发展,加快推进重庆绿色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重庆基金创新服务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美丰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旧 址改造,办好中新金融科技周、重庆解放碑金融发展顾问委员会年会等系列活动,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8家,新增拟上市企业2家、挂牌上市企业2家。坚持商贸支撑,聚焦“第一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世界知名商圈、解放碑全国示范步行街建设,围绕“国际、高端、时尚”推进业态转型升级,拓展线上线下消费市场,做靓“时尚消费、地标消费、特色消费、国际消费”四张名片,推动龙湖时代天街E馆、罗汉寺妙街等开业迎宾、D8街打造全市夜间消费名片,推动朝天门服装市场、万吉毛线市场等提档升级,加快打造现代餐饮产业园、重庆数字商务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举办解放碑论坛、不夜重庆生活节等品牌节会20场,引进世界知名品牌10个、首店品牌50个以上。坚持专业服务集群,依托国家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化龙桥专业服务集聚区等建设,深化发展以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工程设计、人力资源等为重点的专业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跨区域、跨产业发展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助推区内专业服务机构逐步晋升全国行业百强,引进品牌机构8家以上,营业收入实现320亿元。
二是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文旅持续恢复,围绕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创新拓宽文旅消费市场,规范文旅市场秩序,聚焦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创作出版等行业,培育广告设计、网络直播、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业态,完成大鹅岭4A级景区创建,持续推进洪崖洞、长江索道等业态升级,加快推进重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重庆文创研发中心建设,创建区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5个,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壮大科创服务规模,聚焦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工业软件产业园、国家信创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趣链科技、华工智研、麒麟软件等一批区块链、工业软件、信创企业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高质量打造软件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营业收入实现180亿元。聚焦健康服务细分领域,以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为重点,建成投用环重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积极盘活医服大厦等周边载体项目,充分发挥医学创新引导基金和双创种子基金作用,落地转化高成长性项目3个;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集聚医学美容、远程诊疗、高端体检、健康管理、康复医疗等细分领域专业机构,营业收入实现310亿元。前瞻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渝中在全市率先实现5G全域覆盖优势,探索布局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潜在市场需求的元宇宙、网络可视化、边缘计算等新兴产业的总部企业、研发中心及应用场景。
三是夯实产业载体支撑,强化经济发展助推器。提质产业载体供给,推动陆海国际中心主体封顶、裙楼商业开业,建成投用企业天地9号楼。分类推进低效载体盘活,依托国资平台,以“产权整合+精准回购”方式储备一批优质物业;整体推进商业商务楼宇环境整治、办公配套、物业提升,提档升级老旧楼宇10栋。统筹推进地块开发,深化研究菜园坝片区站城一体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长滨路、青年路、水巷子等片区房屋征收,加快八县办等地块出让,全力保障产业用地需求。
(三)围绕深耕精耕,聚力提品质优配套,打造城市更新样板间。坚持产城景融合理念,把城市更新作为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推动全域提升、整体打造,建设群众最幸福、治理最高效、魅力最彰显、人人最向往的美好城市。
一是加快城市更新改造,促品质提升。抢抓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机遇,用好用足政策资源,以产业发展、环境再造引领片区整体更新,一手抓外在形象提升、一手抓内涵品质提升,深入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可持续模式、配套制度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统筹实施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3大类60个项目,启动大坪正街等4个整体更新项目,新开工巴县衙门、较场口片区等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工100万平方米。
二是紧盯基础设施建设,促配套优化。全力推进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渝湘高铁、轨道18号线、18号线北延伸段、26号线、27号线等项目建设,助推红岩村大桥、轨道5号线、9号线和10号线二期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十八梯片区配套道路、长滨路高架桥拆除、解放东西路拓宽改造二期等项目,完工雷家坡立交、长和路延伸段等项目。
三是推进城市精细管理,促治理提升。完善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机制,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持续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等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行“马路办公”,深化城市管理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依法推进垃圾分类。强化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建成投用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及智能中枢,加快上线运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综合管理“一网统管”“一屏通览”“一键联动”。
四是推动生态渝中建设,促绿色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完成市级下达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力做好能耗双控和能源保供。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持续深化“三排”“三乱”“三率”整治成果。全面推进“四长联防”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完成解放东西路等28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PM2.5与臭氧“双控双减”,严格管控施工、道路、运输、拆迁、裸土扬尘,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污染全过程治理。加快推进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枇杷山公园、珊瑚公园改造提升。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扎实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推广“无废学校”“无废机关”“无废医院”“无废菜市场”等创建。
(四)立足传承传用,着力深挖掘塑风貌,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商旅城融合发展,尊重和善待渝中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进一步彰显“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的母城神韵和人文魅力。
一是保护提升“红色三岩”,彰显历史传承。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高标准完成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保护提升,协同推进红岩文化公园、重庆谈判纪念馆等项目建设,完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扩容升级等项目,扎实推进革命文物、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提档升级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等系列红岩文物,深入挖掘城区红色故事,加强数字化手段利用,打造一批可阅读、可交互的红色文化展示基地。
二是提速风貌街区建设,展现巴渝古韵。加强项目前期商业策划力度和精度,坚持建设改造和运营招商并重,着力推动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功能重塑,启动建设燕子岩飞机码头、李子坝大公报片区等项目,加快推进三层马路、马鞍山东区、枇杷山等项目建设,完工胜利巷、鲁祖庙核心区,整合提升白象街、山城巷业态,提档升级金汤街等一批特色老社区、美专校街等一批特色老街巷,让老街老巷老味道展现新气新颜新风貌。
三是保护利用历史资源,延续母城记忆。整体保护提升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等片区,完工大田湾体育场、劳动人民文化宫保护提升,精心实施文物保护10处、文物活化利用10处;提升文物展陈水平,推动重庆外事陈列馆、开放文化博物馆建设,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调查、母城故事系列丛书编辑。
(五)着眼开发开放,努力搭平台聚资源,增强区域发展源动力。主动服务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聚焦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将创新开放作为区域发展最强大动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蓄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坚持以科技创新促产业转型、促平台建设、促要素聚集,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举办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峰会、渝中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途作林杰、港力环保、中机高科等重点企业打造创新平台。对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引导基金等作用,支持骨干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转化落地科研项目15个,落地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企业。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深入实施“鸿雁计划”“渝中英才计划”,探索成建制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新增高层次人才100名、急需紧缺优秀人才300名。
二是深化重点改革释潜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重庆公馆、基良广场等“四久”工程处置,加紧盘活世贸大厦裙楼、地王广场等闲置楼宇,去化产业楼宇面积70万平方米。深化“放管服”改革,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广“山城有信”企业信用码,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深化投融资改革,加强资本资产资金运作,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窗口期机遇,强化项目前期策划,提升项目投资的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水平,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科学精细、准备充分、有序推进;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全力做好一般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项目策划、包装和争取。强化国资国企担当,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依托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助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国企在产业培育、城市更新、街区打造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全面规范招投标管理,推行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力争电子化率达100%。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增效力。依托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建设,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进94项试点任务落实落地。积极推进重庆外事机构集聚区和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建设,高质量举办重庆新加坡周等涉外重大节会活动12场以上。加快打造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中新合作金融服务业产业园、中新(重庆)东盟商务中心和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探索跨境服务贸易与跨境数据有序流动试点,策划重点合作项目10个以上。深化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差异化、集成性改革探索,积极争取国家改革赋权在渝中先行先试,力争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纳入自贸联动创新区。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力。积极承接全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中10个方面、101个事项,不断优化政务、市场、法治、开放、政商等五个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对接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结合实际修订和出台一批行业扶持办法,持续提升区级惠企政策的精准性、可及性、覆盖面,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
五是持续聚商选资齐发力。全力推进招商选商,借力西洽会、智博会等平台,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区域功能型机构、地区总部,力争落地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引领性强、带动性好的重点招商项目100个、市外资金到位额100亿元、签约市外项目正式合同额500亿元;开展招商项目选择、投入产出比、绩效评价等分析研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落地转化实效。全力开展稳商育商,高度关注重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难题,促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坚持重量更重质,对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分层分类支持引导推动“个转企”1000家、“小升规”100家、“规变总”15家以上。
(六)紧扣共建共享,竭力兜底线惠民生,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有序实施民生实事,回应群众关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面向公众广泛征集民生实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等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切实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医疗扩容提质、养老普惠多元、住房供需平衡,着力解决人口“一老一小”、住房“一旧一危”、就业“一生一困”、交通“一堵一安”等实际问题。
二是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优质均衡。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有效提升校内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启动求精中学河运路校区、金银湾小学等10余个项目,完工复旦小学教学楼、巴蜀中学艺术楼等7个项目,积极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区文化馆新馆、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市中医骨科医院迁建、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加快推进重医附一院医疗综合大楼、重医儿童医院科研楼等建设;深化院地合作,支持9家在区“三甲”医院创建12个专科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提升兜底水平。全力稳岗拓岗,落实企业稳岗减负政策,多渠道分类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96%以上。强化综合救助,常态化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精准实施困难家庭廉租房应保尽保。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指导、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100%,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发挥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作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适老化改造、老年大学进社区等服务,提档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站5个。
(七)延续平安平稳,奋力保安全促稳定,争创基层治理新标杆。推动渝中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搭建渝中区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拓展“一约四会”、信用积分等治理新模式,开展国际化社区、信用社区建设等治理创新试点,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以“党建+物业”引领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基层服务和治理能力。
二是严守城市安全底线。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各项防控措施,稳妥有序推进加强免疫接种和3—11岁、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完成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高层建筑、老旧小区等高风险领域消防安全防控,强化校园安全防护,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升防灾减灾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推进“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突出抓好“治重化积”重点工作,重大矛盾化解率85%以上,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附件:1.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2.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建议表
附件1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 属性 |
2021年 计划目标 |
2021年 完成情况 |
1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 |
% |
预期性 |
6左右 |
6左右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预期性 |
22左右 |
23左右 | |
3 |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 |
预期性 |
5左右 |
5.3 | |
4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预期性 |
6 |
6左右 | |
5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预期性 |
(保持全市第1) |
(预计保持全市第1) | |
6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 |
预期性 |
0.8 |
0.7左右 | |
7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预期性 |
18.5 |
25.5 | |
8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预期性 |
—— |
—— | |
9 |
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预期性 |
11 |
11左右 | |
10 |
创造高品质生活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 |
预期性 |
>6 |
7左右 |
11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预期性 |
5左右 |
5以内 | |
12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约束性 |
12.6 |
—— | |
13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预期性 |
80.9 |
—— | |
14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张 |
预期性 |
1.5 |
1.56 | |
15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3.6 |
10.91 | |
16 |
深化改革开放 |
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预期性 |
100 |
100左右 |
17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预期性 |
>4.5 |
4.5左右 | |
18 |
提升城市品质 |
单位GDP能耗降低 |
% |
约束性 |
市计划 |
—— |
19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约束性 |
市计划 |
—— | |
20 |
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 |
约束性 |
100 |
100 | |
21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
天 |
约束性 |
≥300 |
302 | |
22 |
绿化覆盖率 |
% |
约束性 |
≥40 |
39.4 | |
23 |
实现安全发展 |
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 |
人/亿元 |
约束性 |
<0.01 |
0.0043 |
备注:1.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市科技局掌握,不对外公布、不反馈区县。2.绿化覆盖率指标按渝中原建成区面积17.38万平方米计算为40.6%、达到年度预期目标,但由于建成区面积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渝中建成区面积增加至17.92万平方米、故调整后绿化覆盖率为39.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均按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58.9万人计算(户籍人口49.3万人)。4.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十四五”规划新增目标任务,年初将全市“十四五”目标(3.6人)作为全区2021年目标,今年完成(10.9人)包含市在区医院医师数。5.——为目前尚未公布数据,预计能完成。
附件2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建议表
序号 |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 属性 |
2021年 完成情况 |
2022年 预期目标 |
1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 |
% |
预期性 |
6左右 |
5左右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预期性 |
23左右 |
>23 | |
3 |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 |
预期性 |
5.3 |
4左右 | |
4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预期性 |
6左右 |
>6 | |
5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预期性 |
(预计保持全市第1) |
(保持全市第1) | |
6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 |
预期性 |
0.7左右 |
0.75左右 | |
7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预期性 |
25.5 |
>25.5 | |
8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预期性 |
—— |
—— | |
9 |
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预期性 |
11左右 |
>11 | |
10 |
创造高品质生活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 |
预期性 |
7左右 |
>6 |
11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预期性 |
5以内 |
5以内 | |
12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约束性 |
—— |
高于全市 平均水平 | |
13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预期性 |
—— |
高于全市 平均水平 | |
14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张 |
预期性 |
1.56 |
市计划 | |
15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10.91 |
>11 | |
16 |
深化改革开放 |
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预期性 |
100左右 |
100左右 |
17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预期性 |
4.5左右 |
4左右 | |
18 |
提升 城市品质 |
单位GDP能耗降低 |
% |
约束性 |
—— |
市计划 |
19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约束性 |
—— |
市计划 | |
20 |
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 |
约束性 |
100 |
100 | |
21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
天 |
约束性 |
302 |
≥300 | |
22 |
绿化覆盖率 |
% |
约束性 |
39.4 |
>39.4 | |
23 |
实现安全发展 |
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 |
人/亿元 |
约束性 |
0.0043 |
<0.01 |
名词解释
1.“两点”定位: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2.“两地”“两高”目标: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3.“三个作用”: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4.“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5.“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6.世界知名商圈:2021年6月,重庆、四川两省市联合印发《加强重庆成都双核联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共同打造城市消费品牌,推动国际品牌中国区总部落户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推动解放碑-朝天门、春熙路-太古里世界知名商圈建设”。2021年10月,市政府印发出台《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解放碑片区以解放碑国家级示范步行街为核心,依托“十八梯—解放碑—朝天门”国际消费核心主轴,有机串联城市地标、知名景点、历史遗迹、后街支巷,建设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打造具有高度国际认同感和本地归属感的国际消费重要目的地、巴渝特色文化体验地。
7.“第一街”:“第一街”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渝中的重大战略任务。“第一街”以解放碑为核心,东至朝天门,西接较场口,南连湖广会馆、重庆长滨,北延戴家巷、重庆嘉滨,幅员面积3.05平方公里,致力打造总部经济引领地、国际消费目的地、巴蜀文化体验地、国际交往承载地。目前已纳入市级相关规划。
8.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中小企业。
9.“揭榜挂帅”:是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是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把需要攻关的科研项目张榜,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实行“揭榜挂帅”可以促使更多优秀科研团队脱颖而出。
10.“双创”: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1.“两江四岸”核心区:2020年5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将主城都市区划分为“一核、一中心、四同城、四支点、四个桥头堡”的空间结构。“一核”即两江四岸核心区,指以长嘉汇大景区16平方公里为核心,联动周边“两江四岸”形成50平方公里的整体提升区。
12.“河长制”:按行政区域设立总河长,在所有河流设立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河流管理保护工作,监督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制度。
13.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常年禁捕外,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点水域实施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14.“四长联防”:为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渝中区推行的河长+警长+检察长+河段长联合巡河、查河,防治水资源、水域岸线、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的协作机制。
15.“无废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16.“红色三岩”:指红岩、曾家岩、虎头岩。
17.一区两群:“一区”是指重庆主城都市区;“两群”是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18.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在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19.“BSN”:区块链服务网络,是一个基于联盟链技术和共识信任机制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
20.“四久工程”:指久划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和久建不完工程。
21.“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2.“公参民”:指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23.“双减”:指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4.“医联体”: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旨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25.“一核三带六园区”:“一核”即“第一街”;“三带”即两江滨江休闲产业带、大鹅岭山脊自然生态带、下半城历史人文风貌带;“六园区”即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上清寺-大溪沟创意产业园、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大坪商圈、菜园坝滨江新城。
26.“夜间经济”:城市经济基于时间和场景的延伸,针对晚上6点到次日凌晨时段,重点发展“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多元生活业态,形成集夜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为一体的集聚区。
27.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28.网络可视化:是网络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指在网络领域中的呈现技术,将网络加固、检测、防御、响应等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转换成图形界面,通过C/S或B/S方式呈现在屏幕或其它介质上。
29.边缘计算:指在数据源头的附近,采用开放平台,就近直接提供最近端的服务。边缘计算是云计算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处理大量的即时数据,具有传输速度更快更安全,数据处理更即时,故障产生影响小、散热节能等优点,更适合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相较单纯的云计算也更加高效而且安全。
30.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指政府Public与私人Private之间,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31.“马路办公”:就是将办公室设在马路上,以路为岗,服务基层,及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发现分析研究城市管理问题及规律。
32.“门前三包”:是指临路(街)所有的单位、门店、住户将担负起一定范围的市容环境责任,承担一定的城市管理任务。
33.“五长制”:指根据街道、道路、背街小巷、楼栋和临街门店对城市进行划分,分别设立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店长,对城市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综合事务进行管理。
34.新型智慧城市智能中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枢纽性、集约性工程,以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为载体,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信息资源有效整合、集中共享,形成智慧城市赋能中心,支撑各场景智能化应用。
35.“一网统管”“一屏通览”“一键联动”:融合云计算、移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速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城市运行安全“一屏通览”、融合智慧调度“一键联动”,系统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
36.“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排放量不再增加,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我国承诺争取在2060年前,通过去除手段抵消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正负抵消,达到“净零排放”。
37.“三排”“三乱”“三率”:重庆总河长令第1、2、3号先后提出开展“三排”“三乱”“三率”专项整治,“三排”指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三乱”指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三率”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
38.“鸿雁计划”:对2017年4月12日后从市外引进的年薪在30万元以上、纳税地在渝中区的人才,按照规定落实人才奖励和企业引才补助,并对认定人才提供落户、医疗、教育等服务。
39.“渝中英才计划”:渝中区特色人才工作品牌,由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聚焦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10个领域,每两年遴选20名专家人才,示范带动全区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
40.“个转企”:指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转型升级后的企业类型一般应为有限责任公司,特殊情况下也可转型升级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41.“小升规”:指小微企业从规模以下升级为规模以上,各行业企业规模标准不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业法人企业,具有建筑资质的建筑业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批发业为年主营业务入收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法人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业:法人企业营业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法人企业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及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业:法人企业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42.“规变总”:指规模以上企业升级为总部(重点)企业。渝中总部(重点)企业标准为:原则上年收入(产值)应超过5000万元(建筑、房地产开发5亿元,零售2亿元,批发10亿元)或年区级税收贡献超过100万元的企业。
43.“一约四会”:居民公约和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居务监督委员会,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
44.“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以违章违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安全生产等底线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执法过程中街道和部门责任权力匹配不合理、协同机制不完善等课题,形成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45.“党建+物业”:指加强和改进党对物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在老旧小区,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物业服务中心,兜底管理老旧住宅;在物业小区,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物业工作的领导,把党的组织体系融入小区物业管理单元,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46.“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作出批示、要求推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