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七星岗街道持续推动“五社联动”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全链条”社工服务新格局,在社工服务中坚持增量与提质并举,通过重基础调研、重人才孵化、重服务质效,推动街道社工服务品牌和服务框架不断“立”起来,努力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重基础调研,强化“社工服务深度”
一是做实人才现状调研,基础更坚实。对8个社区社工室全覆盖调研,了解社工心理状态、培训需求等,为全街78名持证社工建立专属档案,因人定案,极大地提振了专兼职社工精神面貌。引入优质第三方运营街道社工站,指导各社区社工室“月月有活动”,以专业化水平带动工作更规范、载体更丰富、服务更精准。二是做实居民需求调研,服务更贴心。坚持入户探访常态化,对辖区孤儿、低保、残疾人、老年人等200余名特殊困难群体定期入户,完善探访记录,动态评估服务需求和效果。积极整合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企业等爱心力量,以及市妇幼保健院、普瑞眼科、宽仁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驻区医疗资源,全年有针对性地开展配送物资、心理疏导、家政陪聊、医疗护理等个性化服务600余次。三是做实社会组织调研,培育更有力。坚持每季度召开社区社会组织联席会议,了解日常活动、成员分布、问题困难等情况,助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掌握的居民需求和社区实际,制定差异化孵化策略,已培育归元寺社区婉韵歌舞队、华一坡社区炫舞舞蹈队、捍卫路社区保洁便民服务队等11个社区社会组织。
二、重人才孵化,拓宽“社工服务半径”
一是以培训促能力大提升。邀请“中国最美社工”及“重庆市社会工作先进个人”郭勇、“重庆十大公益人物”何泛泛等开展个案理论与实务、公文写作等业务培训30余次,不断增强社工服务能力。引入香港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等高校智库力量优化督导机制,通过建立学习组、召开督导会、与友好街道开展社工沙龙辩论赛等,增强督导质效。全年开展督导14次,累计开展失独老人生活帮扶、家庭关系疏导、重病家庭扶持等个案服务51人次,形成失独老年人社交网络重建、智障人士就业技能培养等10个典型案例。二是以鼓励促专业大提升。修订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奖励政策,切实优化鼓励措施,大力鼓励社区工作者参考。2022年报名初级考试41人、中级考试13人、高级考试3人,通过初级考试18人、中级考试1人,报名率和通过率较往年分别提升10%和28%。目前,全街持证人数78人,持证率58.6%,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三是以评比促自信大提升。开展“社工心向党·喜迎二十大”七星岗街道首届社区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培育扶持评比活动,历时3个月,通过报名自荐、个案辅导、初评等,8名社工脱颖而出,参加了决赛。围绕案例背景、分析预估、服务实施、专业反思等环节,开展个案汇报和回答专家提问,展现出自信专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重服务质效,提高“社工服务温度”
一是个案服务送关爱。各社区专兼职社工结合工作实际和服务对象特点,积极整合辖区资源,运用专业化方式,为失独老人、智力残疾青年、新手爸妈、重病居民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个案社工服务,制定一对一定制服务计划,成功帮助20余名困境居民走出生活阴霾、重拾生活信心,有关事迹被人民网、中国环境、重庆日报等报道17次,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工作影响力。二是公益服务送关怀。结合世界读书日、地球日、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组织环保低碳、反诈宣传、传统节日体验、老年健康周等主题活动,通过民乐合奏、手工制作、推拿义诊、康复理疗、观看公益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吸引居民参加。全年累计开展文体和公益活动近90场次,服务居民3200余人次。三是老小服务送关心。依托最新提档升级的街道康养中心、未保站以及社区养老站,做亮“一老一小”服务。各社区养老站全年开展生态农产品进社区、鱼菜共生生活体验等各具特色的活动134次;各社区老年大学开设古琴、茶艺、国画等课程,全年吸引近百名老年人参学,获得感、归属感切实提升。社区食堂实现辖区全覆盖,金汤街社区养老站还开设自助午餐,菜品丰富、价格实惠,服务500余名老年人,被学习强国报道。抗建堂社区养老站开展“居家试点”,每月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理疗、陪聊理发等服务,100余名老年人受益。根据留守、困境儿童需求,一对一建档,开通亲情陪伴热线,整合公安、教育、妇联力量组成儿童专干队伍,全年为11名无人抚养儿童、6名孤儿提供温馨服务100余次,被央广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