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创造属于孩子的运动空间

来源:区文旅委 发布时间:2023-10-31 17:26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渝中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标准和指引》等文件要求,渝中区努力在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优化儿童友好发展环境等领域展现担当作为,助力渝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一是拓空间,将“适儿化改造”作为体育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巧借“两江四岸”整治提升和城市更新等机遇,充分整合部门、街道力量,靠前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推动将儿童游乐空间建设嵌入在建项目,首批建成并免费开放巴将军、黄沙溪、棉花街等社区体育公园6个,精心打造珊瑚公园、长滨公园等滨江岸线景观2.4公里,新增适合儿童娱乐锻炼的体育场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努力为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体育运动场地。


二是建设施,全面提升儿童体育锻炼保障水平。按照“社区申报、街道把关、体育局审批”的模式,自下而上抓好儿童体育设施的安装工作,健全完善安装、维护、报废全过程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用好桥下、院坝、口袋公园等城市“金角银边”,积极推进“1米高度看城市”项目,累计安装组合滑梯、跷跷板、乒乓球台等各类儿童体育设施150余件,不断丰富“10分钟健身圈”新内涵。


三是优服务,持续提升儿童友好城市温度。坚持面向全体、普惠可及原则,经常性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育赛事(亲子赛、家庭赛)、健身科普、体育文化宣传等活动。将跳绳、跳远、沙包投掷等体考科目等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授课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全力营造关心关爱儿童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