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谨慎甄别,防范各种消费套路:
1.警惕消费推荐:不轻信在机场、高铁站、景区、商圈周边主动搭讪的“热心”司机,选择乘坐合法巡游出租车或者网约车。乘坐车辆时,注意记下车牌号,以便物品丢失后方便寻回。对商圈周边“假保安”“假志愿者”推荐的旅行社、餐饮店、娱乐场所等要谨慎甄别。“散客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长江三峡售票大厅”“两江游票务中心”等商家均为宣传店招,并非官方指定机构。
2.警惕低价游陷阱:不轻信免费旅游、购物(会员)送旅游等线上线下宣传广告,不参加微信群、户外俱乐部等非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根据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等合理预估旅游团费,避免掉入“不合理低价游”陷阱。签订规范的旅游合同并约定各项行程事项,明确费用、时间、内容、自费项目、退订条件及违约责任等,商家口头承诺也写进合同。
二、谨慎选择,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1.防范高风险项目:根据个人年龄、健康状况等,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水上、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提前了解相关安全规定,听从专业人员指导和指引,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
2.注意景区游览安全:自觉遵守景区的各项规定,不攀爬危险区域,不触摸文物古迹,不破坏景区环境。按照景区的指示牌和游览路线进行游览,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
3.关注天气与健康:避开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做好自身防寒保暖。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准备必要的常用药品。
4.守护个人财物:在旅游过程中,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尤其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更加提高警惕,防止财物被盗或遗失。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注意防范电信诈骗。被通知票务退、改签时,可通过官方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方渠道进行核实,不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陌生号码,也不随意点开陌生链接。
三、遵纪守法,做文明旅游践行者:
自觉遵守生态环境、文物古迹保护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尊重他人权益,理性处理纠纷。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低碳节约,绿色出游。
四、依法维权,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注意保留发票、微信截图等消费凭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及时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如与商家发生消费争议,可先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拨打12345或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