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103MB1959045U/2021-00348 发布机构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1-09-10 发布日期 2021-09-10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体裁分类 行政许可 发文字号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103MB1959045U/2021-00348
发布机构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成文日期 2021-09-10
发布日期 2021-09-10
体裁分类 行政许可
发文字号
有效性

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化龙桥段)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1910日—2021916日。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yzqhpgs@163.com,电话:63826504(传真),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金汤街24号,邮编:400013。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关部门意见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11

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化龙桥段

重庆市

渝中区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

(集团)有限公司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嘉滨路化龙桥段,位于嘉陵江南岸(渝中区),西起滴水岩大桥,东至嘉华大桥,岸线全长2.9km,总面积约31.05ha。工程内容包括生态修复、公共空间、护岸工程、配套设施等。工程总工期33个月。工程总投资为39342.3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4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0.6%。

(1)施工期:

①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扬尘(土石方开挖、回填、道路运输等)以及施工机械的尾气。采取洒水抑尘、土方、建材等运输过程中应限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并保持路面清洁、加强管理等措施减轻影响。

②地表水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场地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依托租用营地生化池处理后进入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处理。

③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源强在80dB~90dB之间。采用低噪声、振动小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纳入施工发包合同中等措施。

④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多余土石方外运至渝北区商业弃渣场处置,不单独设置弃土场。

⑤生态影响分析: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施工期增加新的水土流失,采取有组织地制定施工计划、预先修建排水沟、沉沙池、隔油池等,对临时表土场表土层用密目网覆盖以及在施工完成后及时绿化等措施可减轻影响。

(2)营运期

①水环境影响分析:

主要表现在岸坡治理对水环境的影响和游客的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护岸工程的建设,可有效拦截集雨范围内向河流冲入的垃圾、异物等,减少入江污染物,有利于江段水质的保护和改善。

通过消落带清理,可有效避免和防范上述不利环境问题,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江段水质。

永久型公厕配套建设1座生化池,规模不小于15m3/d,污水经生化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再经市政管网全部排入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长江。

②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垃圾收集站垃圾清理时有少量NH3、H2S以无组织形式散逸,垃圾日产日清可减少垃圾产生的臭气对工程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

③声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间,游客社会生活噪声和车辆交通噪声,是影响区域内声环境的主要噪声源。

由工程分析可知,车辆及游客噪声在85dB(A)以下,具有流动性、分散性、暂时性等特点,不会形成集中的噪声污染源,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及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

④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营运期固体废物为游客遗留垃圾。游客遗留垃圾先由环卫人员清理至相应垃圾收集站,再统一送垃圾填埋场处置。

综上,上述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避免了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⑤生态:本工程建成后,原本不规则的嘉陵江岸线经整理及覆绿后,沿线整体景观将得到有效提升,对全面提升嘉陵江化龙桥段的山、水、城和谐交融的景观风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本项目的立项文件(项目代码:2020-500103-78-01-130860)

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 第4号)要求进行了公众参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未提出反对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