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建议解决学生课业负担、手机管理的实际困难,以推动中小学生睡眠管理进一步落实落地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现象引起了家长、社会及有关媒体的关注,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违背了素质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80%以上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规范中小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睡眠和身心健康,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共同长期关注的问题。渝中教育系统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文件要求,扎实推动校园规范管理落实落地,确保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目前,渝中区在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社会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同样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症,涉及学校、教师、政府、家长(家庭)和社会,需要多方联动、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减负才能取得实质进展。否则将会陷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担,学校减任务家庭加任务的怪圈。比如,部分中小学的考试难度增加,题量增多,学校、家长、社会不断“加码”,学生学业、心理压力大幅上升,同时校外培训奥数、英语、作文及一些“兴趣班”的作业大量充斥于学生的生活中。学校、家长仍在重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这是学生“累”的根本原因。
二是规范手机管理存在一定的冲突。手机管理需要在学校管理、教师权力、学生权利之间寻找平衡点,妥善处理各方诉求。从法理上讲,手机属于家长为学生购置的财产,学生享有使用权和支配权。加强手机管理,学校就可能面临来自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反对与压力。要达到管理目标,需要学校、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大部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背景下,由学校统一保管会增加学校和教师负担。即便发现学生使用手机违规,手机属于贵重物品,在后续的保管上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导致师生矛盾的加剧。甚至部分家长将由手机管理引发的家庭矛盾转向学校和教师,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学生与家长的强烈反感。
三是学校手机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学校加强手机管理,基本采取保守的强力限制方式,缺乏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长远规划。随着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背景下人与人交流方式的改变,学校无法将学生彻底隔离于手机之外。学校通过制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通过手机学习来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会限制手机管理与手机学习相互的融合。
为此,建议:
一是科学设计学科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建立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科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充分考虑年级整体基本要求和班级差异性要求,探索针对学业基础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和推送的有效方法。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不布置反复抄写等惩罚性作业。控制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学校职能处室要有效监控年级和班级的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二是大力推进课后服务。从2020年9月起,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提供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为主,适度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拓展训练、劳动体验、兴趣社团等活动。按照市教委的相关要求,严禁把课后服务演变为学科类集体教学、集体补课或奥数等竞赛培训;严禁增加学生作业量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减轻学生校外“补课”的过重学业负担。
三是持续推进课程改革。自2019年起,区教委统筹安排小学8所学校、4所初中学校为第三批课程改革实验试点校,小学2所,初中1所为“2+1”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试点项目。各试点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目标,以项目方式推进研究,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学生学法、学习力提升等关键问题;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共生课堂”建设,开展课堂教学诊改行动研究,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此外,学校对学生所要接受的知识、结构、内容进一步研究,对于教材中过于难、偏、繁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者调整,适当降低难度,更加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课时标准,使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上就能够弄懂学好,把功夫下在校园内、下在课堂上。
四是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而带来的诸如作业抄袭、交友不慎、沉迷游戏、不良信息、消费攀比等问题,使得学校在针对学生手机使用管理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家庭是学生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家长应当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要利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基地,引导家长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五是探索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加强手机管理只是表面问题,真正的关注点还是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升他们对电子产品的驾驭能力,让手机成为学习路上的助推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通过手机媒介获取外界的更多知识。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需要真正了解学生对手机的需求,掌握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需求,通过手机管理延伸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规则意识,提升信息素养,努力让学生“拿得起,放得下,管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