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渝中区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坚持将深化美育改革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全国基础教育名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原则,扎实推进“都市美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美育改革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路径,初步构建起“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学校美育发展新机制。
一、着眼发展,凝练美育核心理念
创立美育改革实验区以来,渝中区紧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方向,着眼学生发展关键能力,聚焦学生审美素养和多元特长发展,结合渝中资源特点和独特优势,创新提出“都市美育”这一核心理念,并依据“都市美育”理念,系统构建“都市美育”改革实验的目标、任务、课程与教学体系等,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且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渗透融合,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基于“都市美育”核心理念,创新建立以重庆陪都文化、现代文化和国际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美育课程。推出一批注重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以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德育、体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为统领的美育延伸精品课程;创设一批以整体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为目标,有地方特色的综合美育课程;构建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及审美与艺术技能训练课程,初步形成“多元并进、普特兼容、区校共蓄”的“都市美育”课程体系。如精一民族小学选择以遗址探寻抗战文化和“非遗”传承为载体,打造江城文化美育课程;人和街小学以“人和六质”课程体系为依托,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文明、诚信、友善的人和好少年;巴蜀小学、巴蜀幼儿园积极构建以生活休闲、展演艺术、江城文化为一体的现代文化美育课程;巴蜀中学以国际礼仪、国际交流、国际体育为支撑,形成国际文化美育课程。
三、价值引领,优化美育教学结构
在“都市美育”理念引领下,充分发挥美育的价值引领作用,突出美育内在的逻辑美和形象、生动、新颖、自由、创造、愉悦的外在特点,建构“大课堂”“大教学”“大课间”等新型教学结构。一是结合“自主共生”卓越课堂建设,切实加强对国家课程的审美化改造,在原有课堂内容中融入对山城、江城、公园等自然美的审美活动,构建将内容延伸融合,将课堂空间延展的“大课堂”,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二是以走班制、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激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组织等多元教学主体的“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积极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以体育艺术集体舞、创意角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大课间”,拓展美育教育的形式和空间。
四、软硬兼顾,夯实美育发展基础
按照美育改革实验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同时不断健全美育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加强美育课程与相关学科教研员队伍建设,举办美育实验学校管理者、音体美教师、教研员、美育督导与质量检测等培训班,采取集中理论学习与返岗实践研修结合、专家讲座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自主研修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广大干部教师形成系统的美育理念,掌握审美化教学、美育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具备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课程开发的能力,全面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内外兼修、能教能研、适应“都市美育”课程与教学,面向未来审美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深入推进美育改革实验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五、协同推进,形成美育工作合力
基于学校美育改革实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渝中区将其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区教委牵头负责,宣传、文化、体育、财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同时聘请西南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相关校园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形成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
实验区建立以来,渝中区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美育教师素质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以6所市级、12所区级美育改革实验校为支撑,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联动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近年来,渝中区师生先后获得音乐美术等市级以上奖励 200余项,2017年巴蜀中学学生舞蹈团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总部展演”金奖;2018年巴蜀中学获第六届世界乐团艺术节中学组唯一金奖;曾家岩小学天使合唱团荣获新加坡国际合唱比赛金奖;渝中区美育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第三届美育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并被全国美育联盟和教育部序列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美育研究会授予“全国美育工作示范单位”;2019年渝中区音乐美术教师代表队在重庆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技能展示活动取得两个团体一等奖;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区教委获优秀组织奖,撰写的案例《新时代“都市美育”教学实践研究—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美育改革案例》获全国二等奖,巴蜀中学管弦乐合奏节目《芬兰颂》获全国一等奖;2020年渝中区在重庆市艺术月系列活动中报送的合唱、器乐等5个节目获得4个一等奖好成绩。
今后,渝中区将继续坚持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以推进美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倾力打造美育改革先行区和示范区,不断将“都市美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引向深入。